新快报讯 " 下面播报各省疫情情况,广东省新增本土确诊病例 28 例;山东省新增本土确诊病例 18 例 ......" 凌晨 1 点,刚结束一天工作的天河边检站民警宋新建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听着新闻,却难以马上入眠。
宋新建参加志愿者工作(左)。
" 妈,您还知道网格管理?"
宋新建老家位于山东乳山市南江村,因为疫情已经封村了。作为家中独子的他,此时在离家两千多公里的广州。本来计划利用五一假期回家探亲,却因为疫情计划被打乱,突如其来的疫情,加上无法在父母身边尽孝,他感觉到不安。
为了方便照顾父母,他在老家里面安装了摄像头。凌晨一点,他打开摄像头,发现家里的灯还亮着时,他马上警觉了起来,接着看到了准备穿衣服出门的父亲。
" 爸,这么晚了,你去哪啊?" 宋新建马上拨通了父亲的电话。
" 你妈还在社区组织大家做核酸呢,这么晚了还没回来,我不放心,出去看看。"
挂断了电话,宋新建有些担心。前段时间经常听到母亲在电话里说 " 网格管理 "、" 做核酸 " 等字眼,宋新建就问:" 妈,您还知道网格管理?"
孙爱香(右)帮助群众填写表格。
母亲孙爱香自豪地说:" 网格管理是把区域划分成网格,然后管理,我可是咱们村网格二区区长!21 号楼楼长!"
当时的宋新建只知道母亲去了村里的抗疫一线,却不知道母亲这么累。孙爱香已经 67 岁了,虽然身体看起来硬朗,但心脏各项指标都不正常,有冠心病,医生特意嘱托不能熬夜。
" 妈,你都 67 了,熬夜对身体伤害多大,你不知道吗?"
孙爱香穿上防护服工作。
" 新建啊,本来怕你担心,不想告诉你的,但是咱们村子封了,需要大量的志愿者,我是 46 年的老党员了,这个时候肯定要出一份力啊,况且我身子好着呢,能跑能跳的,不说了啊,早点休息明天还要早起组织做核酸呢 ......" 凌晨四点,天还没亮,孙爱香又套上了防护服,整装待发。
孙爱香(左)帮助群众填写表格。
原来,从 3 月份开始,她便每日走街串巷。那时正值 " 倒春寒 ",她穿着笨重的棉衣棉裤挨家挨户敲门提醒做核酸。在村口路边,她是政策宣传员,用大喇叭、拉横幅、张贴通知的方式提醒村民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各项要求;在核酸检测现场,她是秩序维护员," 戴口罩、保持一米距离、扫码测温 " 是她一天中重复最多的话语;在乳山市封城期间,她是安全防疫守门员,在村口要道一站就是几个小时。她总是能像个年轻人一样保持很高的热情。因为像她一样的一批批基层抗疫者的不懈奋斗,当地封控区域管控工作井然有序。
孙爱香(左)进行志愿者工作。
经常有人问:" 香姨,这么大年纪,你还这么拼啊。"
她总说:" 我儿子在一线城市广州抗疫,我虽然在村子里抗疫,但是能像我儿子一样,我感觉很自豪!"
" 我儿子是移民管理警察!"
" 你儿子是干什么工作的?"
" 我儿子是移民管理警察!他守着祖国的南大门!"
与此同时,相隔两千多公里的宋新建也同样奋战在抗疫前线 ......
宋新建 2013 年入警,从事的是边检业务工作。
宋新建工作照。
近期,广州新一轮疫情来袭,防疫形势严峻,各区纷纷启动防疫应急措施。宋新建在备勤期间积极响应在地居委号召,主动请缨,套上了红马甲,加入了社区的党员先锋队。
4 月 28 日,当地社区临时通知进行一次全员核酸检测,几千号人要在一天之内全部完成检测。得知消息的宋新建第一时间向社区报道参与全员核酸检测志愿者工作。
4 月末,天气逐渐闷热起来,宋新建已在核酸点忙活了五个小时,空气的闷热和蚊虫的叮咬并没有让他有丝毫的厌烦,分流、引导、提示 ...... 这些机械般重复的工作在他看来格外有温度。
" 阿叔,排队之前要扫码填报信息 ......"
" 阿妈,这个信息是这样填的 ......"
" 二十人一支队伍,下一位请到这边来 ......"
凌晨 1 点,看着排队的尾巴渐渐变短直到消失,他才逐渐松了一口气,进行收尾工作。他把平时工作里作风扎实、纪律严明的优良工作传统带到了社区志愿服务现场,他这种温暖而又有力的态度感染了社区的群众,大家在路上撞见都亲切地喊他 " 靓仔 "。
这些日子里,他始终以 " 我要干 "" 抢着干 " 的态度冲锋在第一线,不辞昼夜辛苦、不惧烈日灼烤、顶风冒雨地奔波在全员核酸筛查、包区清楼、防疫宣传、物资发放的工作中。他说,虽然不在单位工作,但是为群众服务的初心是一样的。
宋新建(左)参加志愿者工作。
相较于家庭,他的重心倒在了工作上。当工作太晚不能回家吃饭的时候,他总会给家里打个视频报平安,看到视频中还不满一岁牙牙学语的女儿,好像一天的疲劳都化作了欣慰。
" 新建,这几天你没回来,女儿长牙啦。"
" 新建,女儿在家很乖,你安心工作,我们都支持你!"
看着妻女的笑脸,他感觉自己的身后有一股力量,支撑着他勇往直前。看到女儿,他仿佛看到了自己,一直以来,母亲都是在他前面做一个榜样。不知什么时候,母亲也默默站在了他身后,成为了给予他力量的人。
" 年轻人不吃点苦怎么会有成长?"
入警前,在母亲的鼓励下,宋新建在威海市的乳山寨参与了大学生 " 三支一扶 "。期间,每逢寒冬,最让人头疼的就是森林防火问题。
山路陡峭,森林面积大,当时的专业防火部队难以全面覆盖,于是驻守乡镇的宋新建也要担负起森林防火的排查工作,在山火还不大时要负责将其扑灭,经常上班时就扛着灭火器往山上跑。山上的风大,顶着山火的热浪和飞舞的烟灰灭火。有时候遇到灭火器用完了,就要冲上去拿松树枝不停地拍打扑灭山火,经常满头大汗地上山,黑头土脸地下山。
当时,年轻的宋新建也常常会迷茫,和母亲交流时,孙爱香并没有因为心疼就劝说他放弃,总会教育他 " 要干一行,爱一行,年轻人不吃点苦怎么会有成长?"
宋新建也在一次次的 " 苦 " 中反思、成长。在 " 三支一扶 " 期间,除了苦,他更能感受到在为群众做出贡献时的充实感、满足感和自豪感,这让他逐渐清晰自己的目标,加入了移民管理警察队伍。
" 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担当,我们的长辈已经给我们做出了榜样,现在接力棒传到我们青年人手里,正是我们上阵的时候。" 宋新建说。
两座城,两千公里,两代人。这对母子只是抗疫战场的一个缩影。正是无数这样的勇士,聚涓滴之力,守护神州山河无恙。
文图:新快报记者 陈慕媛 通讯员 史雪晴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