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市宁阳县山东新合源热传输科技有限公司制管车间荣获 " 全国工人先锋号 " 称号。据了解,这个车间组建于 2009 年,由 32 名平均年龄在 34 岁左右的技术工作人员组成,属于山东新合源热传输科技有限公司的核心生产部门。
4 月 29 日,记者来到宁阳县山东新合源热传输科技有限公司制管车间,车间现场机器声不绝于耳,着装整齐的工作人员正在各台自动化设备前忙碌着,整个生产线井然有序,形成了一道新兴工业生产的风景线。记者跟随山东新合源热传输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张志强见到了公司为国内首条新能源汽车新型动力电池壳体生产的 " 定制刀鞘 "。
" 这个铝制电池壳是咱们制管车间经过自主创新研发,为比亚迪‘刀片电池’专门生产的电池壳体。产品虽然不大,但既要保证壳体精度、强度、抗腐蚀性、气密性,还要保证其光洁度及清洁度,另外还得满足宽度 94mm、厚度 0.30mm 等参数要求,这就需要较高技术含量了,毕竟目前同类型厂家生产的电池外壳最大宽度也仅 50mm。" 张志强告诉记者。
原来,2020 年 3 月,比亚迪公司正式发布了 " 刀片电池 ",刀片电池因结构性创新,也使得其无法再继续使用传统冲压工艺生产盒式电池壳。最终,比亚迪经多方调研,与山东新合源热传输科技有限公司取得联系,希望公司能为其产品生产配备相应的电池壳体。
这笔生意对于公司而言,无异于从无到有、摸着石头过河,因为 2019 年以前,公司主要生产中心还是在燃油车的相关组件材料方面。最终,公司决策层决定以同比亚迪合作为契机,因势利而行切入新能源汽车赛道,而生产研发的重头任务也落在了制管车间的成员身上。
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制管车间的技术人员历经 6 个月,配合公司工艺装备部进行技术攻关。车间全体职工历经多次失败,不断调试改进,从对新技术的一知半解到最后能够提出问题、参与改进问题,最终解决了大口径、小圆角方形电芯壳体的多道次长区间变形量分配问题,实现应力应变场与焊接温度场的综合控制,形成电芯壳体生产工艺质量控制方案。此外,制管车间还自行开发高精密、高速、稳定的工业生产设备,将成形、焊接、在线监测与良品筛选、在线切断集成在一起,智能调控各制造单元,打造了国内首条专用电芯壳体智能生产线。
张志强告诉记者,在公司制管车间努力进行技术攻关的关键阶段,宁阳县靠前服务,对公司进行重点项目贷款财政贴息、技改奖补及荣誉奖励、降低成本负担、加大金融支持,用真金白银的系列 " 大礼包 " 支持企业创新发展。
最终,车间技术工作人员经过 100 多个日日夜夜的忙碌后,成功自主研制出国内首条新能源汽车新型动力电池壳体生产线,申报多项专利,填补国内空白。2021 年 4 月,公司生产线正式开机,当年公司便承接比亚迪价值 2 亿元 " 刀片电池 " 电池壳生产任务,销售额也从 2020 年的 3 亿多元攀升到 2021 年的 5 亿多元,一项技术创新给企业带来 2 亿元的销售额。
公司通过创新为比亚迪研发生产的电池壳不仅为企业带来了好口碑和高收益,更为企业带来了大量战略合作,目前,公司已与长城汽车展开合作,进行相关电池壳的设计研发,并与宁德时代、蔚来、小鹏达成初步合作意向。今年 2 月份,公司又开工了 5 条新能源汽车新型动力电池壳体生产线,达产后实现年产电芯壳体 1 亿套。
" 大道至简,实干兴企,创新兴业。我们公司产品定位就是中高端。这些公司不断转型、升级也证明,只有靠技术创新产品,逐步淘汰旧的,在质量和创新上做好文章才能带来利润。" 山东新合源热传输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全伟表示,公司将珍惜荣誉、再接再厉,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激励广大员工提高技术技能水平,焕发创新创造活力,为泰安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泰安日报社 · 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董文一 / 文 陈阳 / 图 编辑 程蓉 审核 王婷婷】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