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于露)血液透析,一周三至四次,这是尿毒症患者的生命线。然而,当尿毒症患者患上新冠,就需要开辟专门的病区进行救治。江苏省人民医院老年肾科血透室护师张世希 4 月 1 日凌晨抵沪,作为江苏省援沪医疗队方舱队的一员,她随后转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部院区,肩负起守住血透病人生命线的重任。
苏沪连心,并肩作战
早班的一天,从早晨 6 点开始,张世希简单洗漱用餐后和同事邸玉华坐上班车。7 点 15 分,她们抵达医院清洁区随即换上防护装备。8 点前,她们会进入血透室做好机器准备等工作,这样患者一来就能直接上机操作。
△张世希(右)
对于尿毒症患者来说,进行规律的血液透析十分重要。" 人体肾脏起到调节毒素的作用,这类患者肾脏不好,摄入的食物和水不能通过尿液排出,如果不能以血液透析的方式将身体毒素排出,就会引起全身浮肿,甚至出现心脏衰竭等危急情况。" 张世希说,规律透析的患者一般每周要透析三至四次。
△血透室门牌
血透大厅里很安静,只有导管里的血液在不停流动。张世希的工作,就是保证患者的 " 人工肾 " 能够正常工作,也是守住血透病人的生命线。工作并不轻松,每班次她们平均负责 4-5 名患者,开机自检,预冲管路,核对医嘱,顺利上机,还要密接关注患者有没有渗血、血糖数值等体征变化。
△跟病人交流
患者透析的时间一般要 4 个小时左右,再加上准备及下机时间,前后共要花费 5 个小时,下午 1 点半左右,这个班次的工作便告一段落了。这几天,随着驻地距离变近,她们出发时间也稍微向后延迟。
4 月 15 日,张世希和同事正式投入到瑞金医院北部院区的血透工作中,在这里她们和当地医院的同仁被编制成一个队伍并肩作战。血透室收治近百名新冠肺炎患者,包括大厅血液透析和床边 CRRT (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 患者,医护人员每天被分为三轮 6 小时常规班和 24 小时急诊班开展工作。
一句 " 谢谢你 ",她倍感暖心
张世希从业已经 9 年时间。按理说,她的工作经验丰富,做本职工作应该游刃有余。可这是给新冠患者做透析,又是在上海支援,还是有很多地方与以往不同。
" 穿着防护服真的很闷!" 张世希说,自己属于比较容易出汗的人,她能感受到汗水在口罩下晃动。血透工作里包含有侵入性操作,因此医护人员的安全很重要,她们要穿上防护服、隔离服,戴好护目镜、防护面屏和三层手套。
△护目镜起雾
这让日常熟练的操作也变得迟缓了起来,一方面,操作时间长了之后,护目镜内会起雾,视线受到影响;另一方面,因为戴着三层手套,平时一个很简单的撕胶布动作,可能要重复 3 至 4 遍才能顺利完成。
刚来的那几天,张世希发现血液透析机器和以往使用的不同,操作流程也存在差异化,心里有些打鼓。但在瑞金医院北部院区血透室护士长丁琳的带领下," 一老带一新 " 的固定上班模式让她们很快掌握了机器的操作方法、熟知了规章制度。
克服着困难的她也收获着来自患者的暖意,撕胶布有时候不小心弄痛了患者,他们却很理解,在透析结束后还纷纷道谢;在一次为患者讲解饮食方面的注意事项后,老爷子操着一口上海方言说 " 谢谢你 ",这些都让张世希倍感暖心。她也在心中回复着感谢,希望他们早日康复。
除了患者,张世希还牵挂着家里才 2 岁的孩子。从医院回到驻地后,她也会和孩子视频。责任在肩,尽管思念孩子,但张世希的内心也越来越坚定,她盼望着上海早日好起来,能早日回家与家人团聚。
△医护合照
截至 5 月 9 日,江苏省援沪方舱队派出 18 名血透专科护士支持上海血透工作,在上海六院、仁济东院和瑞金医院北部院区累计完成血透 2268 人次。他们与当地医护并肩作战,缓解当地血透压力,为上海血透患者保驾护航。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