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盼 崔明明 ZAKER 哈尔滨记者 刘菊
近日,随着天气逐渐变暖,勤快的李女士趁着阳光明媚的周末,忙里忙外地搞卫生。拆洗被褥,晾晒棉衣棉鞋 …… 在细小尘埃的包围下,李女士不住地打喷嚏,她以为过敏性鼻炎的老毛病又犯了,并没在意,可是到了晚上,竟然出现了胸闷、呼吸困难、喘憋等现象,几乎一夜无眠。第二天上午,李女士急忙来到哈尔滨市第二医院就诊,职业病科主任刘晓文为她做了肺功等项检查,结果诊断为过敏性哮喘。对症用药后,她的症状很快缓解。
网络配图
刘晓文解释,像李女士这类过敏性疾病,大多是由于过敏原的存在而致病。过敏原临床上可分为三类,首先是吸入性过敏原,比较常见的包括尘螨、花粉、真菌孢子、动物皮毛、皮屑等,通过呼吸道吸入这些物质后,诱发了过敏反应。二是食入性过敏原,主要有鱼、虾、蟹、蛋、奶等食物;同时还有青霉素、头孢类抗菌素、解热镇痛药等药物,都有可能成为过敏原。三是接触性过敏原,如某些金属、化工产品及橡胶、塑料等,都可以导致皮肤接触过敏。
了解过敏原后,就要从源头上加以防范。刘晓文建议,患有过敏性哮喘的人在打扫卫生时,一定要佩戴口罩,做好自身防护,尽量不要在家铺地毯,不使用羽绒、兽毛制作的床上用品,并尽量不养猫、狗、鸟等宠物;应学会忌口,不吃有可能致敏的食物。平素做好 " 哮喘日记 ",有症状及时就医。另外,每天要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以提高机体免疫力。
编辑 李洪霜
值班主编 张颖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