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姐,您别着急,先喝口水。把事情的原委细细说说,有啥问题我们帮您解决!"5 月 10 日上午,在张掖路街道山字石社区矛盾调解室内,该社区 " 老班长 " 警民志愿服务队成员、张掖路派出所副所长王令成和退役军人志愿张玮一边安慰,一边聆听王大姐讲述烦心事儿,同时从两方面提出解决的办法。
据王大姐介绍,她来社区求助,是因为有件事不知道该怎么解决。原来他们夫妻居住的公租房在丈夫去世后,她因为要照顾偏瘫的母亲而暂时空置出来。居住在皋兰县的二叔由于要来兰看病,便提出在空置的公租房中借住一阵子,没想到这一来就成为了矛盾的导火索。由于儿子中考的时间越来越近,她想搬回公租房让娃安静学习,可二叔以房屋产权归属问题为由不愿搬离,万般无奈下请求社区与民警出面进行调解。社区 " 老班长 " 警民服务队接件后,担任副队长的王令成专门参与调解,提出可以通过法律维权、社区调解两种方式解决。目前正在与王大姐的二叔联系,以进行沟通调解。
而在此前,社区居民小王因楼上噪音扰民问题,多次上门沟通无果引发了邻里矛盾。小王在无法解决此事的情况下选择报警," 老班长 " 警民服务队接到出警请求后,立即上门了解情况。由于上世纪 90 年代初建成的房屋隔音效果较差,小王楼上年近 90 岁的张奶奶需要用辅助器行走,辅助器的声音很大对楼下小王造成不小的困扰,多次上门请求引起张奶奶儿子的不满,两人因言语冲突进而激化了邻里关系。经 " 老班长 " 民警上门协调,张奶奶的行走辅助器安装了硅胶降噪底座,并从侧面对张奶奶的生活进行关照,得知结果后小王表示对此理解,也希望和张奶奶保持和睦的邻里关系。
山字石社区党委书记、社工委主任杨静介绍,自市域善治大讨论开展以来,该社区社工委发挥委员特长、专长积极开展入户走访调研,帮助居民解决急难愁盼问题。为更专业更高效地解决社区、居民群众的各类难题和问题,社工委在今年四月,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同时结合社区实际,吸纳退役军人和居民骨干,组建成立由 2 名社区民警、8 名退役军人骨干、2 名民宗专干组成的 " 老班长 " 警民志愿服务队,通过社民联防、社警连管方式,促进社区矛盾纠纷化解、应急处突抢险各项工作,形成社区化群防群治的有生力量,弥补社区应急处突抢险能力不足、矛盾纠纷化解专业性不强的问题。
在这支服务队中,年龄最小的 55 岁,年龄最大的 75 岁,在参与社区常态化治安巡防和矛盾排查时," 老班长 " 们总结出矛盾调解 " 六步法 ":一听、二看、三查、四问、五劝、六回访。一听就是要耐心聆听双方当事人的诉说和陈述事实经过;二看就是要现场查看双方当事人陈述的事实证据和材料;三查就是要根据所掌握的事实和证据查找相关法律和政策;四问就是要仔细追问当事人不清楚的情节和调解相关议项;五劝就是劝说当事人要依法依规,进入合情合理合法的调解渠道;六回访就是一旦达成一致意见,要求双方当事人现场签字确认,握手言和,次日进行回访,核实协议落实情况。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 " 神经末梢 ",面对新时代新形势下不断出现、变化的新问题尤其是邻里关系,需要社区和基层工作人员、社会各方志愿者快速有效、合法温情地化解矛盾纠纷,以消除不稳定因素。杨静告诉记者,该社区将依托 " 老班长 " 警民志愿服务队,不断探索和创新社警联动、社民联防的群防群治模式,用居民的智慧化解居民的矛盾纠纷,同时通过警力的支援,充实强化社区工作者、志愿服务队伍的法律知识、调解技巧与专业素养,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小、化解在早、化解在萌芽状态,持续为基层治理赋能增效,让 " 枫桥经验 " 继续发光,促进邻里和睦相处,打造文明和谐社区。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 杨晟途 文 / 图
责任编辑丨安娜
值班主任丨郭俊宇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