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2022 年 5 月,《广州市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正式出台。该《实施方案》涵盖时间为 2022 年到 2035 年,提出三个阶段的实施目标:到 2022 年,非遗保护传承水平得到明显改善;到 2025 年,非遗系统性保护水平得到提升;到 2035 年,非遗得到全面有效保护。

《实施方案》设置了健全保护工作制度机制、完善保护传承工作体系、全力实施非遗绽放工程、大力推动非遗高质量发展等四大工作任务,包含 18 项具体任务,涉及到各区政府和多个市直部门。同时提出了构建多维度保护体系、推动非遗 " 五在 " 工程、实施跨界融合和聚集化发展等创新举措,形成五大亮点。

方案显示,未来,广州将全面落实政府职责并纳入考核,包括把非遗保护工作纳入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健全联席会议机制、将非遗保护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等举措,重点解决基层非遗保护活力不足的问题,突出强调全面落实法定职责,奠定非遗保护上台阶的坚强基石。并提出,国有物业优先租用于非遗,租期可延长至 12 年,将有利于解决非遗传承场地不足的困难。
全面加强非遗系统性保护也是重中之重,实施多层级的非遗名录管理、多层次的体验设施建设、多维度的数字化保护等举措。除了建设市级非遗展示中心外,还将在各区设立不少于 1000 平方米的综合性非遗集中展示场所,更充分地实践 " 见人间物见生活 " 的非遗保护理念。
《实施方案》提出,要以传承人为核心激发传承活力,包括大幅度提高传承人补助标准、提升代表性传承人传承能力、建立传承人能力考评体系等举措。还明确了将补助经费分为生活补助和传承补助,并提升传承补助额度,加强评估和动态管理,为传承工作打下坚实保障。
以聚集化为非遗未来发展方向,包括将多处城市地标打造为岭南文化综合展示体验地、建设区域性非遗聚集区等举措。2020 年 8 月,永庆坊非遗街区开市,现已成为集中展示岭南文化的重要窗口,得到广泛认可。在新的方案中,将继续支持建设非遗聚集区,推动建设更多非遗街区、非遗特色小镇、非遗园区、文化生态保护区。

通过推进非遗旅游工程、非遗宣传矩阵工程、非遗融入国民教育工程,培育 " 非遗 +" 新业态等举措,促进社会广泛参与非遗赋能多领域。方案中强调,广州将建设非遗 " 五在 " 工程,将非遗进景区、进博物馆、进校园、进商场、进社区提升到新阶段,实现非遗在景区、在博物馆、在校园、在商场、在社区,从而厚植非遗传承土壤。

采写:新快报记者 许婉婕 通讯员 穗文广旅宣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