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21 日,黔南州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领导小组下发《贯彻落实国发〔2022〕2 号文件打造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黔南样板的工作方案》,持续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力度,实施党建引领、就业增收、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提质、社会保障增效、社区治理服务、文化自信融入、防返贫监测帮扶等 " 九大工程 ",坚决守住 " 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不发生大量回迁和不发生较大安全稳定事件 " 的底线,实现 " 到 2025 年确保搬迁群众在安置地稳定融入,实现可持续发展,到 2035 年实现完全融入 " 目标,倾力打造社会保障提质增效,社区治理规范有序的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 " 黔南样板 "。
平塘县克度镇马鞍移民安置区(图源:平塘县融媒体中心)
这 " 九大工程 " 覆盖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党的建设、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安置区就业帮扶车间、就业增收、产业发展、生活保障、社区治理、文化融入等内容,是继去年下发的《黔南州高质量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实施方案》后,出台的 " 加强版 "。
通过实施党建引领工程,配优育强社区干部队伍,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努力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通过实施就业增收工程,狠抓职业技能培训,强化就业跟踪服务,拓宽就业渠道。每年安排不少于 3000 万元,支持就业帮扶车间扩大生产规模、职工技能培训、设备更新等,鼓励州内机关、企事业单位在生产订单上予以大力支持;每年统筹公益性岗位 8000 个以上,安排弱劳动力、半劳动力等搬迁特困家庭就业;帮助三都县城南社区、罗甸县翠滩家园社区打造成 " 全省易地搬迁安置点就业创业服务示范点 "。
通过实施产业发展工程,培育壮大县域经济,围绕 " 四化 " 建设谋划后续扶持发展项目,增加岗位供给;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支持三都雪花湖、荔波捞村和大土等有条件的安置区,发展观光农业、观光体验、健康养生等特色生态产业。积极引进社会资本保护和开发整体搬迁的传统保护村落(民族特色村寨),打造乡村特色民宿;鼓励和支持非遗传承人、民间艺术家发展民族特色工艺,打造特色旅游商品;支持符合条件的安置区发展分布式光伏产业;积极实施生态恢复项目,努力盘活迁出地资源。
三都县中和镇雪花湖社区扶贫车间 冯小东 摄
通过实施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分年度对安置区基础设施实施提质改造,打造 " 美丽安置区 "。2022 年建设安置社区微型消防站 31 个,其他基础设施项目 23 个;将安置区基础设施纳入县级行业主管部门和安置区所在街道(乡、镇)管理维护范畴。
通过实施基本公共服务提质工程,对安置区基本公共服务实施提质改造,让搬迁群众与城镇居民同等享受城镇优质资源。2022 年,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 12 个,建设多功能运动场所 4 个,配齐配强安置区学校师资力量,社区卫生室按标准配备医疗人员、配齐相关医疗设备、药品,方便群众看病就医;将安置区配套学校纳入县(市)集团办学范围。加强社区卫生室建设,接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系统,切实减轻搬迁群众看病负担。
图为罗甸县边阳越秀实验小学,该校的建立解决了边阳镇油海村、达上村、新民村等跨区域易地扶贫搬迁学生就近就学问题。张良静 摄
通过实施社会保障增效工程,在社区一站式服务中心合理设置民政、社保、就业、户籍、法律咨询等服务窗口,鼓励供电、供水、供气、金融、电信、快递等服务企业在安置区设立网点,为搬迁群众提供优质便利的生活服务;及时将符合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条件的家庭或个人,纳入相应的保障范围,实现养老保险应缴尽缴、应领尽领,医疗保险应参尽参、应保尽保;完善安置社区适老化设施设备,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及残疾人、儿童等康复托养设施建设、运营和管理。
通过实施社区治理服务工程,健全社区治理工作机制,深化 " 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 " 社会治理机制,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体系,维护搬迁群众合法权益。推动安置点综治中心实体化、综治网格化、" 雪亮工程 " 等信息化建设全覆盖,推进安置社区智能化建设;创新物业管理服务,积极探索安置社区物业管理模式,提升物业管理服务水平;解决新增人口家庭住房困难,确保到 2025 年,符合条件的易地扶贫搬迁新增人口家庭住房困难的需求得到有效保障;培育壮大社区集体经济,鼓励支持优化安置区功能场所布局,腾出更多门面、商铺发展商业经营。
通过实施文化自信融入工程,引导搬迁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推动各民族融合发展,力争每年创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安置社区 1 个以上,到 2025 年安置区创建州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实现全覆盖;积极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州级每年组织开展一次 " 励志搬迁群众、带头能人 " 评选活动;各县(市)每年要组织开展 " 文明社区、文明家庭、勤劳致富模范户、身边好人 " 等评选宣传活动。定期开展 " 移民故事会 " 活动,讲好移民邻里故事、打工故事、励志故事,定期推送移民故事,增强搬迁群众文化自信,激发搬迁群众内生动力。
搬迁群众包粽子迎端午(图源:三都县凤羽街道)
通过实施防返贫监测帮扶工程,常态化开展防返贫风险排查,坚决守住搬迁群众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建立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对搬迁家庭发生的失业、因病因学以及突发性灾害等信息,及时组织核实核查,精准研判;实时掌握搬迁群体的思想动态,及时回应搬迁群众关切。
《方案》围绕 " 九大工程 ",明确了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落实了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工作定位更精准、目标设置更明确、资金保障更有力、组织机构更稳定、解决问题更聚焦,涉及内容更系统全面,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来源:云黔南
编辑 周欢 / 统筹 张仁东 / 签发 蒲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