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日报·ZAKER兰州 2022-05-13
奋斗者正青春丨用“匠心”为奋斗的青春画上最美注脚——记兰州石化炼油厂催化二联合车间运行工程师杨永纳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青年是国家的栋梁,也是企业发展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在青年人聚集的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青年技术能手,杨永纳就是其中最为 " 亮眼 " 的一位。

常年身着一袭蓝色工作、戴一顶红色安全帽,在项目装置间穿梭巡检的杨永纳,是兰州石化公司炼油厂催化二联合车间运行工程师。自 2008 年进入兰州石化以来,他从学徒工做起,在一线扎下根来,埋头学、踏实干,誓给青春画上一个出彩的注脚。

翻开杨永纳的履历簿会发现,在入行后短短两年时间里,他就学会了催化装置 15 个岗位中的 10 个岗位,被同事们誉为学岗 " 小能手 "。" 刚进班组的时候,师傅们都说催化装置学起来很难,一年学会一个岗位都是很不容易的。" 杨永纳回忆说,但是凭着当时年轻的那股冲劲,硬是 " 啃 " 下了这块难 " 啃 " 的骨头。

他从安全环保、生产工艺、设备管线等基础一点一滴学起,通过摸现场、爬流程,逼着自己掌握装置现状。在反反复复的学习过程中,他翻烂了一张张的工艺流程图,查遍了一段又一段的工艺流程管线,一次又一次地爬上钢架核实自己的判断,把所学岗位的每一台设备、每一个阀门、每一个仪表等都铭记在心。他快速掌握了催化装置吸收、分馏、产品、反应、催化班长等关键岗位的操作技能,成为了车间的中坚力量。

2010 年,杨永纳加入了 " 卢朝鹏技能专家工作室 ",师从专家工作室的各位专家技师,系统性深入学习催化裂化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他也多次参加了企业三年一次的装置大检修工作,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参与其中,提升自己处理技术难题的能力,从而实现技术上的成长。如:2019 年,在 300 万重催装置进行 MIP 工艺技术改造项目中,杨永纳在装置改造施工过程中严把过程管控,质量验收中严把质量关,开工过程中反复论证,优化开工操作规程,实现装置改造后的一次开车成功,而他个人也被评为兰州石化公司炼油厂 MIP 改造工程一等功臣。

从业以来,杨永纳通过不断进行技术攻关,也为企业节约了成本、提升了经济效益。如:他参与的 300 万吨 / 年重催装置《提高催化裂化装置柴油收率》QC 项目,使催化柴油收率从优化前的 22.46% 提高到优化后的 23.83%,帮助企业每月多营收 54 万元,经济效益显著;他负责承担的《降低催化裂化装置黑色产品收率》QC 活动攻关,使催化装置黑色产品收率从活动前的 5.25% 降低到活动后的 2.89% ,达到了每月创效增收 76.75 万元的经济效益。

在十余年的技能磨炼中,杨永纳逐渐具备了处理装置各种 " 疑难杂症 " 的冷静和果敢,也通过 " 以赛促学 " 实现了自我突破。2018 年,在参加中国技能大赛全国催化裂化工职业技能竞赛时,杨永纳勇得金牌,对他个人而言,这是他职业生涯中的高光时刻,对企业来说,则是实现了国家级赛事金牌 " 零 " 的突破。

" 今天拥有的这一切,是岗位历练了我,是技术比武成就了我,让我有机会出彩,在舞台绽放。" 杨永纳感慨地说。这些年,他还先后荣获第 24 届 " 甘肃青年五四奖章 "、2018~2019 年 " 全国青年岗位能手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 劳动模范 "、" 甘肃省优秀共产党员 "、兰州市 " 金城工匠 " 等荣誉。

如今的杨永纳仍然坚守在技术攻关一线,以殊荣为 " 扬鞭 ",一如既往地在石油战线上苦练本领。他还将部分精力放在了 " 传帮带 " 工作上,倾其所学传承给后辈青年,他说," 青年是企业的未来和希望,我将一如既往地在工作和生活中关心身边的青年同事,与大家一起,为将兰州石化打造成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示范企业而继续努力。"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超 文 / 图

责任编辑丨安娜

值班主任丨郭俊宇

相关标签

催化 兰州 经济效益 工程师 技能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