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黔中书 2022-05-14
黔中乡贤司炳煃《宁拙堂诗集》点校本出版:“贵州诗人郑莫之殿军”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司炳煃之诗,时人已与 " 西南巨儒 " 郑珍、莫友芝相提而论,有学人誉之为 " 贵州诗人郑莫之殿军 "。司氏著《宁拙堂诗集》,版本据《贵州省古籍联合目录》:《宁拙堂诗集》十卷,附集二卷,民国八年(1919)八月昆明铅印本,四册,贵州省图书馆有藏。再有贵阳文通书局一九二九年铅印本,六册,除收录昆明铅印本十二卷外,尚有续集二卷,楹联汇集二卷。仁怀龙先绪先生另有乡贤徐世珩先生选抄本(选抄司氏诗数十首)。刘一鸣、龙先绪、袁勇三位先生据以上三版本互校,整理合编为《宁拙堂诗集》点校本。是书日前由贵州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

司炳煃(1852-1931),字煜兹,晚号憨斋老人,原籍四川巫山,生于贵阳。民国《贵州通志 · 人物志》有传,云其 " 性刚劲,义有所不可,未尝枉己徇人,然待人多恕。善诗古文辞,至老犹勤于著述 "。其在《七十自寿》联语中,自道司氏家系:" 三代并作师儒,虽异达官亦世胄。" 意即祖、父、孙三代为学官。据龙先绪《司炳煃年谱》,炳煃祖父司为善,字乐斋,乾隆壬子(1792)科举人,官潼川府学教授;嘉庆壬戌(1802)科进士,分发贵州,先任桐梓知县,历官玉屏、修文、安顺、郎岱、正安、威宁。" 居官清廉,贫不能归里,遂寓居贵州。子孙继起,掇巍科者不绝。" 其孙辈司养中、司养元、司养德、司炳煃先后中举。

祖父司为善属教职起家,司炳煃对此颇为自重,其在《选授开泰县教谕,将之任,率成六截句》中有句云:" 明代起家称第一。" 并注曰:" 前明仕宦最重以教职起家,吕新吾先生以为第一荣进。" 诗中另有 " 一堂子弟庠序校,三代儒官祖父孙 " 句,此为实写。其父司濂亦为学官,历任威宁州训导、遵义县教谕,后升兴义府教授(未赴),在遵义告老。

司炳煃虽载之史册,但字数寥寥,行状不详。据其自寿诗、自寿联中,可知大略。

《六十八岁初度日自寿五律五章》有句云:" 早岁逢灾厄,中年事奔走。风尘违子职,毷氉负师恩。弱羽飞难奋,寒毡坐不温。滇游如短梦,顿异旧乾坤。" 据诗中夹注,知其幼时多病;光绪十一年(1885)中举,主考官李桂林(1837-1910),受知极深。李桂林字子丹,直隶临榆人,《吉林通志》总纂,官至大同知府;北上会试、开缺、引见前后七次,从黔中赴京,单程七千里," 七千里路此初程,旅馆凄凉对短檠 "(《公车北上早发贵阳,宿观音山书怀》),可谓奔走风尘,惜均不获售,故觉有负师恩;光绪三十三年(1907),以盐大使分发云南,历任楚雄等处厘务;辛亥革命后官遂废弃,寓居昆明。民国八年(1919)秋八月,司氏行将返黔,昆明开智印刷公司排印《宁拙堂诗集》。该集为编年诗集,起于同治八年(1869),止于民国八年。《六十八岁初度日自寿五律五章》是其返黔后所作,收入《宁拙堂诗集续集》下卷。

司炳煃仕滇仅四五载,生平以教职为主,先后出任开泰、桐梓、仁怀各县教谕,并仁怀县怀阳书院山长、修文县龙岗学堂、云南测绘学堂教习者三十余年。龙先绪先生说,仅是仁怀县老一辈的读书人,对司炳煃先生都耳熟能详,因他在光绪年间曾三度任教怀阳书院,培养了一批英才学子,如母重光、杨清源、王谟、刘茂材、刘莘园等都蜚声乡邦士林。

七十六岁时,司氏作《丙寅孟冬七日是余七十六岁初度,作自寿诗用喜菊二律原韵》,其中有衰意:" 余年逼近暮冬时,衰态深惭海鹤姿 ";有愧意:" 学道无成悔易滋 ";有喜意:" 差喜吾黔安且稔,饱餐早睡起还迟。"

扩而言之,一部《宁拙堂诗集》,可当做司炳煃氏一生的行状,龙先绪先生得以藉此撰成《司炳煃年谱》一文,附于点校本后。" 司氏《宁拙堂诗集》存诗共一千八百七十二首,且五、七言古风占三分之二多,从明清到民国的贵州诗人,所存诗歌,无有出其右者。" 龙先生说,司氏诗作内容丰富,有咏史怀古、写景咏物、题识赠答、立志亲情、悯乱忧时等,创作水准接续郑珍、莫友芝之后。他的品评如下:

司氏长于史学,逐事论断,坚决明快,能抉数千年未发之隐;乐府诸作,尤见古音;仁民爱物,溢于恒恻;亲情赠达,尤见天性之真、友谊之笃。凡遇大小变故,及可惊可喜可感可风之事,皆见之于时,不厌详括,亦杜陵诗史之遗意。其风格:古雅奡岸,得之昌黎(韩愈);奇诡幽怪,得之昌谷(李贺);险僻艰涩,得之玉川(卢仝);生新硬瘦,得之山谷(黄庭坚);旷达豪迈,得之东坡(苏轼);雄浑奔放,得之放翁(陆游);其沈郁盘折,则直宗法于浣花诗老(杜甫)。

黔中先贤陈田、陈灿皆揄扬司氏诗作。陈田将其与郑珍相提而论:" 捧读大作,奇突之观,动心骇目,每进愈上,当与柴翁代兴矣。"

司炳煃氏交游颇广,诗集前荟集的 " 叙语 "" 题词 ",即师友对其人其诗的评价之语。司氏引以为知己者,当属蒋珣。蒋珣,字蓬史,广西全州人,曾任贵州粮道西道,六十余岁卒。司氏在挽联中有云:" 审识流水高山,会我遐心,再难并世逢知己。" 蒋珣拜读司氏《秋日纪事感怀》七律五十二章后,曾题七律二首,其中有 " 应同唐代称诗史,始信中朝有异人 "" 七千里外忠臣泪,二百年来志士诗 " 句。司炳煃在挽联中跋曰:" 怆怀平生知己,实推公为第一。"

司氏在《宁拙堂楹联汇集 · 例言》中自况," 联语须切地、切时、切人、切我,有看去无奇而恰费匠心者,以切地、时、人、我故也。" 联语与诗与文,文体有异,而义无殊异。

司炳煃墓在今花溪区金竹镇金山村。立碑时间为民国二十一年(1932),即司氏逝后一年。坟茔规整,碑文无损毁,应有人常来打理。但司氏后人何在,遍询乡老、学人不可得,龙先绪等诸先生冀望一见。

来源 郑文丰

编辑 段筠 / 编审 李枫 / 签发 蒲谋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