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泥头车深夜余泥撒漏污染路面,经查多台备案运输车辆先后经过事发路段,交通视频监控无法清晰识别车牌 ……4 月下旬,一宗发生在广州白云新城齐心路的余泥撒漏污染路面案件,白云城管部门通过综合运用 " 视频监控 + 大数据 " 等现代科技手段,快速排查并成功锁定违规余泥运输车辆,涉事企业承认违法行为并认罚。
4 月 22 日上午 6:58 分,白云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接报:白云区齐心路自西往东方向、左转云城东路红绿灯路口,有余泥洒漏污染路面,车辆驶过造成二次污染,总面积近 300 平方米。
事发路段为白云区主干道,加上临近上班早高峰,如不迅速处置将造成更大面积的路面污染。该局果断安排环卫工人对路面进行清洗保洁,随即同步启动倒查机制,并向交警部门发函协助调查。
经初步分析,余泥撒漏发生的时间段是 4 月 21 日晚上 20 时— 4 月 22 日 6:58,接近 11 小时的视频、海量的画面帧数,逐帧排查的难度极大。
在等待交警部门的调查结果期间,白云区城管局余泥所工作人员登录 " 广州市建筑废弃物运输监管平台 " 的 " 疑点查车 " 模块进行查询,发现上述时间段共有 9 台备案建筑废弃物运输车辆经过事发路段。于是,立即有针对性地对相关建筑工地进行走访。据一名当班司机反映,撒漏大致发生在 4 月 22 日凌晨 1:30 至 2:10 之间。这意味着翻查监控视频的时间可以大幅缩短。很快交警部门反馈视频回放显示:"4 月 22 日 01:54:00 — 01:55:43 整个路面只有一辆黄色泥头车在齐心路自西往东行驶至云城东路路口,该车于 01:55:43 在路口左转驶入云城东路往北行驶起步时撒漏余泥。"
工作人员在 " 广州市建筑废弃物运输监管平台 " 查询,初步确定该时间段有 9 辆备案运输车辆行经事发路段。
然而,由于夜晚光线不足,视频中只能看到车辆有撒漏行为,却无法看到车辆的车牌及公司信息。余泥所调查人员没有气馁,再次登录 " 广州建筑废弃物运输监管平台 " 的 " 疑点查车 " 模块进行查询,结果显示:4 月 22 日 01:54:00 — 01:55:43,经过涉事路段的只有广州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的粤 AG**88 号牌车辆,与视频完全吻合。至此,结合交警提供的视频录像和 " 广州建筑废弃物运输监管平台 " 的定位查询结果,锁定粤 AG**88 就是撒漏违章车辆。
在完整的证据链面前,涉事司机和公司管理人员承认由于装载的余泥太稀、车辆起步时撒漏造成道路严重污染的违法行为。4 月 26 日上午,白云区城管局余泥所将全部证据移交属地街综合行政执法办,依法对此次余泥撒漏污染道路的违法行为进行行政处罚。根据《广州市建筑废弃物管理条例》第三十四条第(一)项、《广东省环境保护条例》第四十条第二款规定,依据《广州市建筑废弃物管理条例》第五十八条第(三)项、《广东省环境保护条例》第七十四条第三款 规定,综合执法部门拟顶格处罚 20000 元人民币,案件正在进一步处理中。
据了解,2022 年初以来,白云区城管局从严落实建设工地和建筑废弃物整治行动要求,采取定点设卡、抽查源头、重点布控等方式,联合交警、住房建设、交通等部门和镇街开展联合执法行动 14 次,检查工地 1261 个次,检查运输车辆 318 台次,对建筑废弃物违规处置行为立案查处 65 宗。
白云区城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该局建设的 " 智慧城管 " 余泥渣土车监管系统,目前在白云大道南、石槎路、鹤龙七路等 3 个余泥车卡口试点,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下一步将加建视频卡口,智能采集违规余泥渣土车相关信息,实现 24 小时全天候监管。通过综合运用视频监控、大数据、AI 识别等高科技手段,加强数据治理,让冷冰冰的数据 " 开口说话 ",使违法余泥车辆无所遁形,真正形成对建筑废弃物运输行业的严管态势,从而维护城市市容环境卫生,保障市民安全出行。
文图新快报记者李应华 通讯员 易鹏 曾文东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