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颖 董宇翔 ZAKER 哈尔滨记者 杨艳
壮壮(化名)今年 8 岁,20 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便血 2 次,颜色鲜红、血便相混,生命体征、查体等无异常,近日到黑龙江省医院就诊。医生为壮壮做了相关化验及影像学检查,但未发现明显异常,医生考虑壮壮可能为幼年性息肉,随后为其安排了肠镜检查。
肠镜下,消化病院消化三科主任医师李锐在壮壮体内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发现一枚息肉,2.0×1.2 厘米大小,随即为其进行切除。手术顺利结束,术后病理提示为幼年性息肉。出院后壮壮再未出现便血。
李锐主任医师介绍,幼年性息肉是一种病理学的诊断,显微镜下可见黏膜固有层增生,腺体呈囊性扩张及炎性细胞浸润。幼年性息肉好发于直肠,其次是乙状结肠,是儿童下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有些息肉会反复出血致患者频繁便血,最终出现贫血,它还可以继发性的引起肠套叠、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某些幼年性息肉甚至可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水平。幼年性息肉多为单发的良性病变,但也曾报导过幼年性息肉恶变的病例,所以家长对于儿童不明显原因的消化道出血一定要引起足够重视。幼年性息肉的诊断主要依靠结肠镜检查,一旦确诊,应及时行内镜下切除。
李锐介绍,有些家长可能担心做胃肠镜会对孩子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或担心孩子不耐受胃肠镜,其实这种担心是大可不必的,目前胃肠镜技术已经发展很成熟了,内镜诊治可以很清晰、很直观地看到病灶,且内镜治疗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编辑 李洪霜
值班主编 陈云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