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东 ZAKER 哈尔滨记者 罗彦坤 / 文 / 视频制作
近日,在巴彦县红光乡建新村种粮大户冯国伟家的 260 亩农田上,大马力农机纵横驰骋,在这块 " 秸秆全量还田 " 的黑土地上,正在进行条带耕种。这是由巴彦县农技部门主持的保护性耕作应用推广现场会,展示怎样有效保护 " 耕地大熊猫 "。
为实现 " 藏粮于技、藏粮于地 ",今年春耕中,巴彦县农业机械化技术总站开展了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通过农技示范宣传,引导农民爱耕地、护耕地。在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中,全县的数百名种粮大户学会并应用了这项技术。
保护性耕作是一种在秸秆还田的地块,实施免耕少耕的作业模式,是经过多年试验示范形成的成熟种植技术,可有效保护黑土地,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
在巴彦县山后乡平阳村有 1200 亩高标准农田,这里的春耕生产已全部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上一年的玉米秸秆粉碎还田,均匀覆盖在地表,农机对秸秆覆盖的田垄进行条耕整地,实施浅灭茬、耢茬处理,轻松完成播种。秸秆粉末覆盖住种苗,起到了蓄水保墒防春旱的作用。秸秆还田还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环境条件,防止土肥流失。
为了推动种植户主动选择保护性耕作,把更多秸秆还给黑土地,我省今年加大了对于保护性耕作补贴扶持力度。在春耕前,巴彦县农业机械化技术总站就对农户进行了广泛宣传,各乡镇通过组织观摩学习,转变传统种植思维,探索新模式,用好新政策,为粮食安全生产提供充分技术保障。
编辑 于赛楠
值班主编 王坤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