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18 日,首个国产新冠口服药的 " 治疗报告 " 公布。论文中显示:有 5 名感染者在核酸检测阳性后 3 天内便接受了该口服药的治疗,平均 5 天(中位数)后核酸转阴,而对照组的核酸转阴中位数为 11.13 天。单从数据而言,早治疗、早用药,或将减半治疗周期。
资料图。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相关研究由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与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范小红教授团队等合作开展,以评估一种名为 VV116 的国产新冠口服药对非重症的奥密克戎感染者核酸转阴时间的影响。《新兴微生物和感染(Emerging Microbes & Infections)》杂志 5 月 18 日在线公布了该研究的详细数据。
VV116 是什么?
VV116 是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等研究所与企业合作研发的一款口服抗新冠病毒药物。
相关研发单位此前披露,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沈敬山等团队在腺病毒小鼠模型上的试验中发现,口服 VV116 可使病毒滴度降低到检测限以下,并显著改善实验模型动物肺组织病理变化,该药已于去年底在乌兹别克斯坦获批用于新冠治疗,在国内已经获批进入临床试验。
业内比较看好 VV116,认为它有希望成为新冠治疗的有效用药。相关专家在此前接受科技日报采访时解释,VV116 攻击新冠病毒的基本原理与瑞德西韦相似,是攻击新冠病毒的核心酶,VV116 的更大优势是做到了口服。
在新冠病毒在人体自我合成时,VV116 能伪装 " 掺假 ",使得新冠病毒的 RNA 聚合酶 " 卡壳 ",无法在人体内复制繁衍。
研究提示:阳性后 5 天内给药非常关键
在研究中,136 名新冠感染者按照自己的意愿分为两组:60 名接受国产新冠口服药 VV116 治疗,每 12 小时口服 300 毫克 VV116;76 名被纳入对照组不使用抗病毒治疗。两组参与者都会进行消炎等对症治疗。
数据显示,首次核酸检测阳性 5 日内使用 VV116 的奥密克戎感染患者,核酸转阴时间为 8.56 天,小于对照组的 11.13 天,前者少于后者。
而阳性后如果未及时用药,则用药效果难以显现。具体数据为:首次核酸检测阳性 5 日后使用 VV116 的奥密克戎感染患者,核酸转阴时间为 11.46 天,对照组 11.13 天,二者相差无几。
数据显示,5 天内给药将使得患者获得更大益处。这一规律不是在 VV116 中才出现,在已经获批的新冠药物(如莫努匹韦和帕昔洛韦)相关研究中也提示了这一点。可见,早治疗、早干预将大大缩短感染时间。
研究还对 VV116 的用药安全性数据进行了收集。结果显示不存在严重不良事件,有 7 例报告轻度肝功能异常,1 例报告血尿素升高、1 例白细胞计数升高,均在不干预的情况下得到缓解和恢复。
小分子药或更能防范变异
奥密克戎变异株成为新冠大流行的主流毒株以来,多项研究表明变异株能够成功逃逸已经研发出来的中和抗体药物。
例如,《自然》杂志去年底发表的一篇论文对当时的 9 种中和抗体进行了评估显示,5 种完全无效、2 种有效活性降低了 20 倍。
张文宏团队此前的一项研究比较了 20 种中和抗体对奥密克戎、奥密克戎亚系以及不同变异位点的中和能力变化,提示大量中和抗体正在或已经 " 被病毒成功逃逸 "。研究者表示,尽管少数抗体仍未被逃逸,但鉴于 RNA 病毒(新冠病毒是 RNA 病毒)的易突变特性,如果将其作为单一疗法长期施用,则可能会出现耐药性。
这样的前提下,小分子抗新冠病毒药物被寄予厚望。令人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小分子抗病毒药物已被证明对新冠病毒的变体仍然有效,如已经获批上市的帕昔洛韦和今天发布报告的 VV116。
来源 科技日报
编辑 周欢 / 编审 李枫 / 签发 蒲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