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田园麻江 2022-05-23
贵州麻江:赋能民族非遗 助力“留守绣娘”就业增收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贵州省麻江县河坝村是一个以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集村落,河坝村保留着浓厚的瑶族文化。其中特色民族文化技艺 " 瑶族枫香印染 " 在 2008 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枫香印染图案清新明快,画面精细,纹样寓意吉祥,独具风格。但因为瑶族人民有语言无文字,枫香印染技艺全靠口传心授,伴随着文化冲击、乡村 " 空心化 " 等影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意学习枫香印染技法,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遭遇了新问题。

2021 年 11 月,南京农业大学选派挂职干部到贵州麻江河坝村开展定点帮扶工作。选派担任河坝村驻村第一书记的陈宏强通过近一个月的走访调研,与 12 位枫香印染传承人访谈交流,了解到枫香印染技艺传承和发展的瓶颈。他充分发挥好帮扶单位南京农业大学的智库优势,与南京农业大学人文学院专家教授对接,结合传承发展实际,制定了《枫香印染技艺保护方案》,在河坝村搭建了 " 非物质文化遗产培育基地 ",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智力保障。

与此同时,南京农业大学积极助力枫香印染商品化,构建 " 高校 + 合作社 + 企业 + 绣娘 " 的模式。南京农业大学帮扶干部帮助河坝村枫香印染非遗传承人完成公司注册、商标设计制作、网络平台搭建、对接文化企业、争取销售订单。

为充分调动河坝村 " 留守绣娘 " 的积极性,通过村级注册的公司平台与村里 80 位 " 留守绣娘 " 签订了灵活就业协议,对 " 绣娘 " 进行枫香印染技艺培训。在经过培训学习后,把争取到的订单分派给她们,让她们在家就能完成订单任务,赚到实惠。" 以前就是在家门口的一亩三分地上干活,如今农忙的时候在地里忙、农闲的时候就来做‘绣工’。" 绣娘龙英算了一笔账,把农闲时间都利用上,一年能增加 1500-2000 元的收入。

如今,在南京农业大学的帮助下,瑶族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重新焕发出新的光彩,这块 " 非遗招牌 " 也在慢慢变成带领村民致富的 " 金字招牌 "。

来源 麻江县龙山镇河坝村

编辑 王欣 / 统筹 潘欢欢 / 签发 吴如雄

相关标签

南京农业大学 非物质文化遗产 就业 贵州 统筹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