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为 曹玥 ZAKER 哈尔滨记者 刘菊
刘女士(化姓)今年 50 岁,两年前突然头疼头晕,起初以为是供血不足,但在当地检查没有发现任何问题,所以没有进行治疗。随着时间的流逝,刘女士头疼头晕的症状逐渐加重,还出现了饮水呛咳、呼吸困难、四肢无力的情况,严重影响了正常工作生活,辗转当地多家医院被诊断为枕骨大孔区脑膜瘤,但当地医院表示手术难度太大,建议前往上级医院治疗,于是她在家人陪同下来到哈医大二院就诊。
入院后经过全面检查,神经外科一病房主任杨海城教授发现刘女士肿瘤直径 2.5 公分,血供丰富质地硬韧,位于枕骨大孔区,脑干前方,已经将脑干重度挤压移位,并包绕同侧椎动脉并向对侧推移,与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关系密切黏连,延髓受压变形,脑干水肿。刘女士随时有瘫痪窒息猝死的生命危险。
杨海城教授介绍,脑干是神经整合中枢,是维护个体生命包括心跳、呼吸、消化等重要生理功能。脑干受到肿瘤的挤压,影响了呼吸,所以手术切除肿瘤是治疗首选。而枕骨大孔区是颅底高度复杂的区域,且肿瘤邻近重要而又脆弱的解剖结构,给手术带来了极大的风险和挑战,肿瘤与脑干的位置关系决定了要选择复杂的手术入路,也决定手术难度及手术死亡率。刘女士肿瘤生长于脑干前方,手术的难度更是成倍增加,手术全切率在 85% 左右。
↑ 杨海城教授(左)与李洋副教授(右)术前确认手术方案
结合病情,杨海城教授决定采用左侧枕下外侧经髁入路(远外侧入路)进行肿瘤完整切除。在麻醉科李迪主治医师、手术室满国静主管护师和张楠护士的通力协作下,杨海城教授带领李洋副教授和徐博雅医师,历时 6 个小时,在脑干周围和布满血管、神经的仅有两公分间隙里完整切除脑肿瘤,对血管、神经、脑干达到了预期的保护。术后,刘女士症状基本缓解,恢复良好。
杨海城教授表示,在救治枕骨大孔区脑膜瘤患者过程中有两个难点,一个是手术难度大,对神经外科医生是个巨大的挑战;另一个是术后并发症高,一旦出现,往往都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后组颅神经麻痹导致吞咽困难和呼吸困难,近一半的患者出现了这种情况,一些与外科手术效果不佳相关的因素包括肿瘤的腹侧位置、肿瘤延伸到下斜坡、包绕椎动脉等。可喜的是,刘女士经过精细的手术治疗和科学的围手术期护理,没有出现任何并发症。
专家提醒,大约 1/3 的原发性脑肿瘤是脑膜瘤。它们通常是良性的,生长缓慢。而枕骨大孔区脑膜瘤(FMM)是一种罕见的颅内肿瘤,仅占所有脑膜瘤的 0.3-3.2%,患者平均年龄为 56 岁,男、女之比为 1:4,以头痛症状最常见,由于枕骨大孔区脑膜瘤生长缓慢,因此常在病程后期才表现出脑干受压和后组颅神经症状。一旦呼吸乏力,喘闷,饮水呛咳、吞咽障碍、四肢乏力甚至走路困难,更要注意头部是否有问题。
编辑 宋芮彤
值班主编 张颖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