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金城大地,景色宜人,一派生机盎然。
五年来,西固全区上下勠力同心、砥砺奋进,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以奋进之笔加快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区,地区生产总值由 2016 年的 327 亿元迈上 440 亿元台阶;人均 GDP 突破 11 万元;工业增加值由 2016 年的 146 亿元增加到 234 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是 2016 年的 1.35 倍,年均增长 5.9%。实施重大项目 629 个,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570 亿元;近三届兰洽会签约项目逐年增加,落地项目投资总额达 310 亿元。
特别是 2021 年以来,大力实施强工业、强科技、强省会、强县域行动,实现了 " 十四五 " 发展开好局起好步,加快产城融合发展动能,组建成立中陆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启动化工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和水上公园应急缓冲池异地搬迁,全力支持兰州石化公司 " 减油增化 ",蓝星碳纤维项目达产运营,龙湖金城光年、绿地全球贸易港、汇金智慧汽车城等项目加速推进 ……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
五年来,累计投入 61 亿元用于社会事业发展和民生保障,是 " 十二五 " 时期的 1.3 倍。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速始终高于经济增速,分别由 35530 元、16823 元增长到 47687 元、23670 元,年均增长 7.9% 和 8.9%。城乡发展协调性不断增强,城镇化率达到 91.81%,新增人口 4.3 万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 1.12 亿元,新增就业 6.24 万人。新 ( 扩 ) 建学校 6 所、新增学位 11230 个,学位资源主城区最为充足;22 所幼儿园完成移交,公办园和普惠园幼儿占比达 96.59%。区级 3 大医疗机构、5 家核酸检测实验室建成投用,新增医疗床位 404 张,高质量通过全国健康促进区验收。全面完成小康建设任务,新改建农村公路 115 公里,完成天然气入户 2808 户,农村住房条件明显改善;151 户建档立卡户人均年收入达 10200 元,远高于现行监测标准。金城公园二期对外开放,建成健身步道 9.6 公里。
2021 年,持续打造教育名区,新建临洮街学校启用招生,福利东路学校开工建设,二十八中地下体育馆主体完工," 双减 " 工作有序推进,"5+2" 课后延时服务全面推行;一体化办学深度融合、" 一校一品 " 特色鲜明,85 名优秀人才充实师资力量,石化学院升级本科大学。医疗保障能力持续提升,建成投用 3 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实现全覆盖;宝石花医院晋级 " 三甲 ",医疗水平迈上新台阶。为老服务基础不断夯实,5 家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年内完工。稳就业政策更加精准,发放创业担保贷款 2620 万元,新增城镇就业 10800 人。加大社会救助力度,发放各类救助金 3327.94 万元,城乡低保、养老保险持续提标。全面落实 " 证缴分离、证改分离 ",有效化解城镇住宅 " 登记难 " 问题,37 个小区、27971 户居民即将取得不动产权证。
城乡整体面貌显著提升
五年来,坚持以精致理念引领城市建管,古浪路跨线大桥、深安大道陆续通车,城际高铁、轨道交通相继开通,新增停车泊位 4150 个,拆除违建 38.12 万平方米。建成保障性住房项目 22 个、2.8 万套,改造老旧小区 102 个,西出口、山丹街提升改造工程建成投用。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 91%,生活污水、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率分别达到 43.7%、60%,高标准建成美丽乡村 18 个、小康示范村 20 个。" 河湖清四乱 " 专项整治常态化开展,建成投用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一、二期项目,建成区黑臭水体全部消除,元托峁沟生态环境整治成为全市样板工程,黄河西固段干支流断面、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实现 " 两个 100%";累计实施总投资达 42.82 亿元的 300 余个环保类项目,消除燃煤小火炉 1.2 万台,空气质量优良率较 " 十二五 " 末提升 14.3%,优良天数较 2016 年同比增加 36 天;全面完成大红沟污染治理、贾家堡自流沟土壤修复和黄胶泥沟环境隐患整治项目。大力开展 " 全民绿化 · 全域绿化 " 行动,新增改绿地 42 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 37.3%。经过五年的内外兼修、系统治理,西固展现了宜居宜业的新形象。
2021 年," 城区做新 " 行动全面铺开,文化小区 ( 二期 ) 、东川棚户区等 4 个项目投入使用,石化 14 号街区、有机厂安置点等棚改项目加快建设,18 个老旧小区改造有序实施,旧城改造成效显著。兰棉厂涵洞顺利通车,杏胡台片区生态城市双修项目开工建设,石化厂前广场及 6 个精致游园竣工投用,启动实施贾家堡生态绿化项目,高标准打造 5 个 "15 分钟生活圈 "。完成南滨河路 7.6 公里风貌改造,开展石化厂界周边回收站点专项整治,清理 30 条小街巷架空线缆,城市管理水平稳步提升。持之以恒抓好大气污染防治,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达 75.23%;" 水润金城、水秀金城 " 启幕开篇,全面推进元托峁沟、寺儿沟等河洪道综合治理,完成西小坪水源地清理整治任务,持续严抓严管水源地,为兰州水质清净度在全国 36 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一贡献西固力量。
对外开放能力显著提升
五年来,配合省市建成宝兰客专、兰渝铁路、南绕城高速、南山路等一批重大交通路网项目," 承东启西、连南贯北 " 的西北公铁联运中心初步形成。依托 " 一带一路 " 重大战略机遇,实施兰州铁路口岸、东川铁路物流中心等陆港项目 195 个,京通易购等 67 家知名企业入驻园区,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 367 亿元;开辟 "4 向 5 条 " 国际贸易新通道,建成汽车整车、粮食等特殊口岸,累计发运国际货运班列 849 列,完成贸易额 91.1 亿元;连续三年被评为 " 全国优秀物流园区 ",获得 " 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 " 等 5 个国家级殊荣。阿里巴巴、苏宁控股等电商龙头企业落户西固,跨境电商实验区加快建设,丝路电商产业园摘得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称号,全区电商企业达到 120 家,累计销售额达到 21.27 亿元。
2021 年,加快推进 " 港区做大 ",国际陆港中国智能骨干网 ( 甘肃 ) 申通枢纽中心等项目落地实施," 中吉乌 " 国际货运班列双向贯通,实现发运班列、货值 " 双增长 "。
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
五年来,锲而不舍创建 " 全国文明城市 ",市民文明素养、城市文明水平稳步提升。创新发展新时代 " 枫桥经验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 西固实践 " 获全国创新优秀案例,连续 5 年获评 " 平安兰州建设优秀区县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效显著,办结中央督导组移交线索 44 件,打掉涉黑涉恶组织 4 个;刑事、治安发案下降 21.6% 和 83.7%,电诈破案率连续两年全市第一,禁毒工作获评 " 全省千人县区整体推进先进县区 "。荣获 " 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 "" 全国法治县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 "。全面完成 9 家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及 5.6 万名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移交。各领域安全水平明显提升,省级 " 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 成功创建,重点行业 " 遏重 " 试点初见成效,消除代家河湾等石化周边区域安全隐患 16.7 万平方米,全区安全形势平稳向好。创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蝉联全省双拥模范城 " 九连冠 "。
2021 年,持续夯实基层社会治理根基,健全完善 " 社工委 " 运行机制,划分基层网格单元 2172 个,成立三级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和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新型网络犯罪、治安案件发案分别下降 20% 和 32.9%。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建立危化品运输 " 三全 " 管控机制," 三管三必须 " 职责清单全省率先试点,完成五〇四生活区及陆港安全隐患综合治理,安全生产四项指标全面下降,城市安全形势总体平稳。" 平安西固 " 建设成效显著,荣获 " 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区 "。
■亮点 1
区港联动打造向西向南开放新高地
西固区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力度和广度。甘肃(兰州)国际陆港充分发挥 " 枢纽型、西向度 " 地理优势,不断拓展国际班列运行线路,着力打造 " 一个中心 " ( 回程班列分拨中心 ) 和 " 三大特色通道 " ( 南亚通道、西部陆海新通道和中吉乌通道 ) ,已累计开行班列 925 列 63938 标箱,国际班列发运量即将突破千列。
兰州陆港先后开通兰州至加德满都、伊斯兰堡等南亚国际货运通道,陆续打开面向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等南亚七国经贸合作大市场。兰州南亚国际班列公铁联运示范工程被命名为 " 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 ",兰州陆港成为国家指定的对尼泊尔开放的三个内陆港之一。南亚班列已累计开行 362 列 23352 标箱,货值约 49.7 亿元,货重约 19.5 万吨。
兰州陆港积极推动兰州克州两地共建 " 中吉乌 " 通道,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中国甘肃海外仓在兰州陆港挂牌," 国际班列 + 海外仓 " 全新运营模式逐步落地。" 中吉乌 " 通道建设得到国家重视,中吉乌铁路口岸纳入国家 " 十四五 " 口岸发展规划,兰州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地位进一步提升。中吉乌班列已累计发运 7 列 366 标箱,货值约 0.8 亿元,货重约 0.3 万吨。
兰州陆港以建设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主枢纽为契机,不断加快基础设施和核心功能建设。累计实施各类项目 20 余个,完成投资约 168 亿元。
兰州陆港不断加强区域联动发展,推动陆港空港一体化发展,打造义乌—兰州双循环联动枢纽,推动内外贸易融合发展。与山东港、天津港和连云港等港口开展合作,巩固提升陇海大通道整体效益,推动省内化工原料、制造业产品和 " 甘味 " 特色农产品走向日韩市场。与北部湾港深度合作,重庆 " 周周班 " 内贸班列、陆海新通道国际班列常态化运行。与天津港合作成立汽车贸易公司开展整车进口业务。与武威陆港合作运营木材、肉类指定口岸,积极融入 " 空中丝绸之路 " 建设,凸显兰州在铁路、公路、航空方面的立体综合交通优势地位,与中川机场航空口岸合作发运兰州—拉合尔、东盟—兰州—南亚国际货运航班 123 班次,兰州陆港空港实现联动发展。兰州陆港坚持以开放畅循环、促发展,立足内贸外贸两条线,拓展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与 " 一带一路 " 沿线 15 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国际物流和贸易业务,与曹妃甸港、钦州港、山东港等 12 个海港合作建设无水港,不断增强产业聚集效应。
■亮点 2
科技创新助推
" 工业强区 "
位于西固区的兰州石化科技创新中心自今年正式揭牌成立以来,跟踪解决石化厂高密度聚乙烯车间、乙烯厂聚丙烯车间产品研发中出现的难题,积极与兰州大学、中科院兰州化物所交流,探讨借助科研院所优势促进公司技术进步的路径,助推 " 工业强区 "。
西固区围绕 " 工业强区、产业兴城 " 县域发展目标,制定完善了《兰州市西固区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西固区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认定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重点实施创新引领企业培育行动,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 " 小巨人 " 企业培育计划,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小巨人企业等科技型企业 10 家;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建立科技企业库,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进行培育。鼓励甘肃丝路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孵化器、" 实化 " 众创空间、橄榄枝众创空间等 9 家已建成的国家及省市级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对标对表,进一步规范运营方式,提升服务能力水平,促进孵化平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同时鼓励科技企业增强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联系与合作,全力支持科技成果在全区企业转化,重点支持兰州石化公司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推进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深入实施 " 领军人才 "、" 西部之光 "、" 陇原之光 "、" 陇原青年创新创业人才 " 扶持计划,培养一批面向产业的创新团队,为各类科技人才施展才华、实现抱负提供更广阔舞台。组织辖区科技企业积极申报各类人才项目,探索建立科技人才库,协助辖区内高校、科研院所和重点企业柔性引进 2 个高端创新团队和 10 名紧缺人才。
■亮点 3
实施精致都市农业
激活乡村振兴动能
每年五月,正是西甜瓜上市的时节。西固区河口镇岗镇村的温室大棚里,一个个色泽光亮、圆润饱满的西瓜映入眼帘,阵阵浓郁的甜香扑鼻而来,十分诱人。" 我们种植的西甜瓜,小巧美观,通常一个在 2 至 3 斤,皮薄、黄瓤、小籽,香脆鲜甜、汁水饱满。" 岗镇村党支部书记陈宁帮介绍,村党员干部积极联系客商收购西甜瓜,打通瓜菜运销渠道,线上线下齐发力,提升村集体和群众增收扩收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西固区紧盯城乡居民关注的 " 菜篮子 "、" 米袋子 " 和 " 肉盘子 ",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持续优化台塬富硒、沿黄、冷凉、都市设施四大农业片区。金沟乡 7800 亩百合、张家台 2000 亩高原夏菜、张家大坪 520 亩韭黄、金沟乡 500 亩中药材、柳泉和新城 300 亩食用菌、陈坪孟家山 120 亩黄番茄、四季青 100 亩高端设施特色农业综合发力;5 家生猪规模养殖场年出栏共 2 万头、7 家肉鸡规模养殖场年出栏共 20 万只,畜禽养殖产量稳步提升,特别是西固区高泓养殖有限公司 ( 猪 ) 和西固顺和养殖合作社 ( 肉鸡 ) 全面实现标准化智能化,带动了周边群众 200 余户增收致富。
西固区持续推进农业与休闲旅游、农耕体验、研学基地、健康养生等深度融合,培育 " 公司 + 村社 "" 公司 + 农户 " 等旅游开发新模式,多渠道招商引资,做精做优杏胡台和马家山田园综合体休闲农业、马家山千亩苹果采摘园和四季青设施农业产业园。同时,积极谋划储备金德百合产业园项目、达家台现代化生态农场项目、青石台农光互补项目和达川镇三江口天鹅滩文化旅游项目等全链条旅游消费新业态和新品牌项目。既能让城市居民有可玩、可赏、可吃的好去处,又能让近郊农民足不出村劳动致富,切实让农民享受到都市精致农业带来的实惠。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董永前 文 / 图
编辑丨孙悦
责任编辑丨安娜
值班主任丨郭俊宇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