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县城变化日新月异,人气商气与日俱增,群众生活显著改善 …… 五年来,皋兰县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不断解放思想、真抓实干、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全县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稳步提高,呈现出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生态文明、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
五年来,皋兰县以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为统揽,始终按照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 " 幸福美好新皋兰 " 建设目标,砥砺奋进,守正创新,担当实干,善作善成,全力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 十三五 " 圆满收官," 十四五 " 稳健开局,交出了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答卷,为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
放大优势,县域经济不断壮大
皋兰县地处兰州主城区、兰州新区和白银市 " 两市一区 " 金三角中心位置,是省委确定建设以兰白都市圈为核心的中部城市群核心节点。近年来,皋兰依托独特区位优势,突出壮大县域经济、打造节点城市、发展特色产业、承接产业转移等重点,紧紧围绕服务于兰州和兰州新区以及建设 " 两市一区 " 新型功能区,确定了 " 一心四点,四轴一廊 " 的县域空间布局,划定了综合经济、循环经济、商贸物流、生态旅游、特色农牧五大经济片区,积极承接 " 两市一区 " 功能外溢和产业转移,着力打造兰州新老城区相向发展的节点城市、西北商贸物流枢纽区、西北特色休闲旅游区、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区、全省高质量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先行区,打破区域界限,构建了开放开发、优势互补、借力而为、乘势而上的县域经济发展新格局。
一组组数字见证了皋兰的可喜变迁。2021 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是 2016 年的 1.5 倍,年均增长 8.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 53 亿元,是 2016 年的 2.6 倍,年均增长 21.1%。县本级财政收入达到 7.7 亿元,是 2016 年的 2 倍,年均增长 14.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27600 元,是 2016 年的 1.8 倍,年均增长 12.4%。固定资产投资是 2016 年的 1.7 倍,年均增长 11.7%。三产增加值达到 42 亿元,是 2016 年的 1.6 倍,年均增长 9.7%。二产增加值达到 39.8 亿元,是 2016 年的 1.6 倍,年均增长 9.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13888 元,是 2016 年的 1.5 倍,年均增长 8.9%。一产增加值达到 9.3 亿元,是 2016 年的 1.3 倍,年均增长 4.9%,使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不断夯实。
精准施策,奋力攻坚脱贫摘帽
5 月的皋兰什川,瓜果飘香,风景宜人。在皋兰绿旺科技服务专业合作社打造的迈绿达现代农业示范园内,社员们正在全新钢架大棚内打理菜地。
" 大棚是用帮扶资金建起来的,种的菜没有用任何农药和化肥,由合作社负责统一销售,价格很好。" 村民魏永祥说,自从种植有机果蔬,家里仅种地一年就能挣 4 万元,是以前收入的 4 倍。
绿旺科技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介绍说,绿色有机农业产值高,是农民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重要方式。这两年,合作社以 " 电商 + 基地 + 合作社 + 农户 " 为发展思路,通过 " 技术指导 "" 入股分红 " 等形式,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共有 315 户贫困户受益。
2018 年 9 月,甘肃省政府批准皋兰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皋兰县成为兰州市第一个、甘肃省第一批整县脱贫的县。顺利实现脱贫摘帽后,皋兰县按照 " 四不摘 " 要求,结合推进乡村振兴,持续加大投入,着力稳定脱贫人口收入渠道,全力攻坚贫中之贫,确保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五年来,通过精准施策、精准帮扶,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7716 户 27847 人全部脱贫,32 个建档立卡村全部退出贫困村序列,贫困县顺利摘帽,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持续抓实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接续推进 " 三农 " 重心向乡村振兴转移,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 8.2 亿元,实施农村道路硬化、危房改造、集体经济、产业发展等扶贫项目 797 项,实现小康村全覆盖,全县农村安全饮水普及率、义务教育巩固率、基本医疗保障覆盖率、安全住房覆盖率、行政村道路硬化亮化率均达到 100%,接续乡村振兴的步伐有力迈进。
同时大力推进 " 党支部领办合作社 ",探索村党支部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乡村旅游合作社、特色产业合作社等形式,全县村集体经济达到 2 至 5 万元的 14 个,5 至 10 万元的 27 个,10 至 20 万元 13 个,20 万元以上的 3 个。一步一个脚印,切实为协同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区奠定坚实基础。
科学布局,项目建设强劲有力
项目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强大引擎。发展经济,从勾画蓝图到具体落实,皋兰县坚持经济发展 " 项目为王 " 理念,把项目建设抓得紧而又紧、牢而又牢、实而又实。
皋兰县委、县政府探索建立对口联系服务、问题交办责任、项目通报约谈、考核问责等四项机制,实行 " 周调度、周通报,月约谈、月问责 " 的推进工作机制,推行签约项目履约推进责任制,将项目履约落地的阶段目标和进度按要求分解、细化、量化到具体单位和责任人,用完善的体制机制有力推动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在强化项目协调服务力度方面推行 " 一线工作法 ",形成 " 一个项目、一抓到底 " 的工作格局,紧盯未开工项目,以 " 招商引资攻坚年 " 行动为契机,聚焦省级重大招商引资活动签约项目和兰洽会签约项目,县级领导牵头抓总 " 千企解纾困 " 活动,紧盯落实重点项目进度,主动服务,加强联系,努力协调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大力开展征地拆迁攻坚再攻坚行动,为项目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
特别是 2021 年以来,围绕重振 " 兰州制造 ",积极构建 " 四梁八柱 " 工业产业体系,重点引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绿色冶金、新材料、新能源、新型建材、节能环保、食品加工等产业项目。围绕实施现代服务业升级行动,重点引进文化旅游、商务服务等优势产业项目。围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重点打造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特色农产品加工等产业项目。
五年来,皋兰县累计引进碧桂园∙公园上城、丰恩现代物流园等招商引资项目 118 个,合同引资达到 539 亿元,到位资金 281 亿元。组织实施亿元以上招商引资和 500 万元以上政策性项目 310 个,建成 170 个,累计完成投资 341.9 亿元。累计投资 30 亿元,建成黑石工业园铁路专用线、县城区垃圾处理场等基础设施项目 50 项,三川口工业园区被纳入省级园区,黑石工业园区被纳入市级园区,园区入驻企业累计达到 300 家,园区税收占全县税收的 80% 以上,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建设幸福美好新皋兰的动能更为充沛。
优化结构,三次产业提档升级
五年来,皋兰县全力创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县,加快推进什川田园综合体、运动休闲小镇、奇园红色文化博物馆等重点项目建设,积极对接什川小镇、滑雪场和马文化产业园等项目,谋划实施什川旅游景区夜景、黄河奇峡旅游等重点项目,加快打造 " 梨韵什川 " 城乡融合新典范。
重点推进黄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黑石肉牛产业全产业链、华清千头奶牛二期、百惠嘉绿色千亩无籽西瓜产业园、高标准农田建设等 5 个重大农业项目,建设国家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 4 个,加快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持续推动农业增产增效,构筑乡村产业 " 新高地 "。实施丝路寒旱特色优势产业三年倍增行动,着力打造石洞镇阳洼窑东西部共建乡村振兴产业园、黑石镇大规模肉牛养殖产业园、什川镇省级瓜菜现代农业产业园、忠和镇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九合镇归园兰沟省级旅游示范村、水阜镇燕鹳川设施农业产业园等 6 个特色农业产业园区。全县已初步建成高原夏菜、兰州白兰瓜、旱砂西瓜、红砂洋芋等特色产业标准化生产基地 16.5 万亩。五年来,累计建成标准化规模养殖场 120 家,畜禽年出栏 86 万头(只),畜牧养殖业成为推动农业发展的支撑之一。
始终坚持创新驱动,探索设立企业应急周转金,试点 " 交房即交证 " 改革,制定出台特色产业奖补办法等制度机制,加强校地、地企交流合作,鼓励支持兰鑫等重点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带动中小企业创新创造,持续激活发展活力,增强发展后劲。实施改造升级项目 40 多个,引进并建成泛植药品添加剂生产线等 " 两新 " 工业产业项目 79 个 , 全县工业实现了由过去冶金冶炼、电石等传统产业向现在的装备制造、新型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多样新兴产业的华丽转变。目前,全县工业企业达到 236 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 23 家,形成了 10 亿度电、180 万吨钢材、150 万吨商砼、20 万吨碳化硅、50 万吨饲料、50 万吨电石、5 千蒸吨工业锅炉、6 千吨中药饮片、35 万令纸印刷的年生产能力和以新型建材、装备制造、冶金工业和生物医药等为支柱的工业产业发展新格局。
围绕承接城市产业转移、最大限度服务城市,对外做大物流,对内做实商贸,先后引进实施久和汽配城、久和糖酒市场等大型商贸物流项目 32 个,重点承接城关、安宁等城区大中型专业批发市场和物流项目外迁。全力加快批发零售、餐饮住宿等商贸服务业的培育和改造提升,目前全县限额以上商务企业 51 家。物流产业的不断壮大和商贸服务业的大力发展,成为促进全县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同时文化旅游业蓬勃发展,什川古梨园景区荣获全省旅游业态融合创新奖。县域经济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更趋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发展的新要求。
全域治理,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皋兰县立足打造兰白都市圈 " 节点 " 城市,树立全域规划理念,组织编制了县城总体规划、小城镇规划等各类规划 30 多项,形成了全面覆盖的城乡规划体系。五年来,全县城镇化率由 2016 年的 21.3% 提高到 51.1%,县城建成区面积由 7 平方公里扩大到 12 平方公里。完成 13 条城市道路新建改造,构筑了 " 四纵九横 " 的县城路网框架。建成县体育馆、石洞寺森林公园、东湖公园和县污水处理厂,从根本上提升了县城的功能及品位。紧紧围绕聚集人气商气,扩大城市规模,大力实施高校兴城战略,引进建成甘肃警察职业学院,填补了皋兰历史上没有高校的空白,促进了城市人口扩张。
过去的五年,皋兰县高度重视城乡环境面貌,县财政按照每人每年 10 元的标准将农村环境整治经费列入预算,扎实推进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行动,做到了环境整治有规划、有制度、有经费、有活动支撑。建成美丽乡村 27 个、环境整洁村 24 个,精致皋兰建设水平全面提升,留住了更多乡愁。牢固树立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全县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标率 91.8%,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 14%,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五年来,城乡路网通达通畅能力明显提升,市政道路总长达到 28.8 公里,新改建各类农村公路 289.5 公里。实现城乡稳定供水,新建供水主管道 253.6 公里。县城排污排水能力大幅提高,雨水管道总长达到 27.9 公里,污水管道总长达到 23.2 公里,基本实现县城全覆盖。累计投入 5.8 亿元,顺利创建全国第一批、全省唯一一个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
普惠共享,民生事业稳步推进
五年来,皋兰县始终坚持民生优先,千方百计解决好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持续改善办学条件,累计投入 2.9 亿元,实施重大教育基础建设项目 38 项,全县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到 96.1%,义务教育入学率和巩固率达到 100%,普通高考二本上线率达到 51.8%。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投入 1.3 亿元,实施卫生基础设施项目 10 项,县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县医院达到二级甲等医院标准,皋兰县妇幼保健院和 6 个镇卫生院达到一级甲等医院标准,57 个村卫生室全部达到规范标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完成县图书馆、文化馆国家三级馆改造提升,建成并开放皋兰书院、非遗馆、博物馆、体育馆等场馆,全县 57 个行政村文化活动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社会救助资金投入持续加大,城乡低保及特困供养保障金连续五年提高标准。退役军人工作有效开展,全面建成县、镇、村(社区)三级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双拥共建扎实推进,首次获评 " 甘肃省双拥模范县 " 荣誉称号。成功应对百年不遇的 "7 · 22" 特大暴雨洪涝灾害,灾后重建迅速有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经济损失四项指标全面下降。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涉黑涉恶违法犯罪,社会大局保持了和谐稳定。成功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举全县之力 " 外防输入、内防反弹 ",对确诊病例的密接者、次密接者以及 " 红码 "" 黄码 " 人员、中高风险地区来皋人员进行精准管控,快速遏制了疫情传播,成功交出 " 高(皋)效拦(兰)截 " 的疫情防控成绩单。强化 " 社工委 " 作用,实施农村养老 " 十大行动 ",加强 " 一村(社区)一警一队伍 " 建设,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程珊珊 文 / 图
责任编辑丨安娜
值班主任丨郭俊宇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