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甘肃省 " 十四五 " 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指出,加快推进 " 一窗办、一网办、简化办、马上办 ",到 2025 年底实现政务代办服务村(社区)全覆盖。
建立健全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到社区报到开展志愿服务制度
《规划》提出,建立健全各级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到社区报到开展志愿服务制度。加强志愿服务站 ( 岗 ) 建设,搭建志愿服务平台,以困难群体和留守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为重点,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 站、所 ) 、社工站等,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以邻里守望为主题,开展关爱他人志愿服务。到 2025 年底,志愿服务站点在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中的覆盖率达到 80%。
乡镇 ( 街道 ) 社会工作服务站实现全覆盖
《规划》指出,采取单独建、联合建等形式有序推进乡镇 ( 街道 ) 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依托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立社会工作室,推动形成村 ( 社区 ) ——街道 ( 乡镇 ) ——区 ( 县 ) 三级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到 2025 年底,乡镇 ( 街道 ) 社会工作服务站实现全覆盖。
特殊困难老人月探访率达到 100%
《规划》明确,推进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到 2025 年底,乡镇 ( 街道 ) 具备综合功能的养老服务机构覆盖率达到 50%。支持具备条件的养老服务机构运营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实施老年人居家和社区适老化改造工程。推进 " 互联网 + 护理 "" 互联网 + 医疗 "" 互联网 + 家庭医生 " 等服务模式应用于养老服务。特殊困难老人月探访率达到 100%。
配套托育服务设施覆盖所有新建住宅小区
《规划》提出,加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到 2025 年底,乡镇 ( 街道 ) 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覆盖率到达 50%、工作专干实现全覆盖。推动社区托育服务骨干网建设,力争到 2025 年,配套托育服务设施覆盖所有新建住宅小区,符合条件的完整社区托育服务设施达标率在 60% 以上,社区托育服务机构覆盖率达到 50% 以上,普惠托位占比 60% 以上。
打造残疾人家门口服务综合体模式
《规划》指出,乡镇 ( 街道 ) 普遍建立 " 阳光家园 "" 残疾人之家 " 等服务机构,开展集中照护、日间照料、社区康复、辅助性就业等服务。推进村 ( 社区 ) 残疾人协会、服务平台建设和志愿助残服务,打造残疾人家门口服务综合体模式。鼓励支持各类社会组织在城乡社区开展助残服务。
居民一旦有需求,社区立即能响应
《规划》指出,加快推进 " 一窗办、一网办、简化办、马上办 ",到 2025 年底实现政务代办服务村(社区)全覆盖。推行接诉即办等为民服务做法,社区服务设施开放和服务时间一般不少于每天 8 小时,群众关切项目应开展 24 小时线上服务,保留必要线下办事服务渠道,居民一旦有需求,社区立即能响应。
每个行政村办好一个村卫生室
《规划》明确,依托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加强基层公共就业服务,重点为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村转移劳动力、残疾人等群体提供服务。深化推进 " 优质服务基层行 ",持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拓展医养结合服务,推进社区医院建设工作。每个行政村办好一个村卫生室。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赵万山
责任编辑丨石雨涵
值班主任丨刘宇玮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