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成通车后,深圳前海与广州南沙将实现半小时高铁互联互通
新快报讯 今天(5 月 28 日)上午 10 时许,中铁十四局 " 深江 1 号 " 盾构机掘进至第 200 环,累计掘进 400 米,标志着新建深圳至江门铁路(以下简称深江铁路)珠江口隧道第一标段,由盾构试掘进正式转入全速掘进模式,即将开启穿海之旅。
据中铁十四局项目部盾构经理贾文宪介绍," 深江 1 号 " 盾构机从东莞虎门向广州南沙方向掘进,经过近两个月的人员和盾构机全要素的整体磨合,现在保持平均每天掘进 5 环(10 米)的速度,达到了设计产能。连续攻克了盾构机始发、试验段上软下硬地层两个较大风险源,距离盾构掘进入海还有 200 米。即将面临海域段地质和水腐蚀性环境的变化,对盾构掘进参数控制和技术要求更高。
在中铁十四局大盾构专家团队指导下,项目部完善了专项施工方案,对盾构机刀具进行了检修更换,储备了充足的应急物资,加强了对海岸大堤的地表监测。同时,为加强疫情防控工作,项目部严格实行闭环管理,现场 300 多名施工人员分两班倒 24 小时作业,克服了疫情对原材料进场、渣土外运的影响,做到了防疫施工 " 两不误 ",确保工程安全顺利推进。
据中铁十四局深江铁路项目负责人李兵介绍,珠江口隧道全长 13.69 公里,是深江铁路重点控制工程,为单洞双线高速铁路,设计行车时速 200 公里每小时。隧道工程水文、地质极其复杂,下穿多条主航道,周边环境水腐蚀性较为严重,隧道最大埋深 106 米,海水水压 10.6 巴(相当于指甲盖大小的面积上承受 10.6 公斤的压力),高水压施工区域约 110 米,为目前中国最大埋深、最大水压的水下隧道,盾构段最大水压力为世界之最。由中铁十四局承建的一标段隧道总长 4515 米,其中明挖段 895 米、盾构段 3590 米,矿山段 30 米。盾构开挖直径 13.42 米,管片外径 12.9 米,内径 11.7 米,管片环宽 2 米。隧道穿越 5 种复合地质、13 种地层、17 条断裂带,其中全断面硬岩长 2.75 公里,岩石强度最高达 124.6 兆帕。是目前国内在建水下隧道施工难度最大的隧道之一。
深江铁路正线全长 116.1 公里,途径深圳、广州、东莞、中山、江门等 5 个地市,项目投资估算总额 513.1 亿元,设计时速 250 公里,建设工期 5.5 年。深江铁路是我国 " 八纵八横 " 高铁网沿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接服务 " 一带一路 " 倡议、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广东自贸区建设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成通车后,深圳的前海自贸区与广州的南沙自贸区将实现半小时高铁互联互通。
采写:新快报记者 许力夫 通讯员 刘福昌 苗蕾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