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ZAKER广州 2022-05-30
广东省、广州市“最美科技工作者”名单发布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新快报讯 今年 5 月 30 日是第六个 " 全国科技工作者日 "。今天,广东省、广州市分别发布了省、市 " 最美科技工作者名单 "。记者发现,这些科技工作者们奋战在科研与科普一线,来自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医院、新型研发机构等单位。其中,有 2 人同时斩获省、市最美科技工作者头衔,并受推荐参加全国最美科技工作者评选。

省、市最美科技工作者名单发布

5 月 30 日下午,广东 " 最美科技工作者 " 发布仪式暨 " 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强省 " 座谈会在广东科学馆举行。会议公布 2022 年广东最美科技工作者遴选结果。

广东省此次遴选的 " 最美科技工作者 " 长期奋战在科研与科普一线,来自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医院、新型研发机构等单位,具有广泛的先进性、代表性和影响力。他们在前沿基础研究、核心技术攻关、重大成果转化、学科人才培养、科学普及等领域,为促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瓶颈制约、攻克重大科技问题,助力乡村振兴、国防科技及生态文明建设、服务民生福祉、推动科技自立自强、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等做出贡献。

除此之外,今天上午,广州 " 最美科技工作者 " 名单发布。受表彰的 20 位广州 " 最美科技工作者 " 均为来自科研一线的优秀代表,涉及高端制造、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农业科技、教育等各领域。活动通过宣传典型、表彰先进,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责任感、使命感。

记者梳理广东省、广州市 " 最美科技工作者 " 名单时发现,隆平农业科技黄埔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副研究员李建武,以及广州奥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科学家张宾,均为 2022 年省级、市级最美科技工作者,并获推荐参加全国最美科技工作者评选。

禾下乘凉梦的传承人

隆平农业科技黄埔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副研究员李建武,在袁隆平院士身边从事超级杂交稻高产栽培及生理生态研究工作 10 多年。曾荣获第十一届 " 袁隆平农业科技奖 ",为中国人端稳自己的饭碗做出贡献。

这位喜欢下田的 85 后,立志当杂交水稻的保姆。10 多年来,为攻克水稻栽培技术高产难关,他把水稻种遍了大半个中国。

与此同时,他是国家级项目——超级稻攻关第四、五期研究的主要执行负责人。2021 年,他负责全程技术指导广州市黄埔区双季稻亩产 3000 斤超高产攻关,亩产达 3019 斤,是广东省首次在较大面积突破双季稻亩产 3000 斤的基地。

李建武坚持把杂交稻种植技术送到最需要的人手中,手把手向农民传授最新的种植方法。为了更好地将种植技术普及,他时常住在农村,和农户一起住、一起吃、一起劳作。

同时,作为农业科普主播,李建武在各公众平台发布水稻栽培技术科普知识,目前积攒了 300 多个视频作品,拥有 45.2 万粉丝量、获赞约 800 万,推广水稻栽培技术知识,助力乡村振兴。

MEMS 智能传感器创新创业先行者

广州奥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科学家、80 后民营企业家张宾是 MEMS 特色半导体智能传感器技术的先行者与推动者。

在国际技术封锁和国内区域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他带领团队不断突破技术壁垒,于 2020 年建成粤港澳大湾区首条 6 吋 MEMS 半导体智能传感器芯片生产线;于 2021 年启动含括 8 吋 MEMS 传感器芯片量产线和快速验证线的区域规模最大的传感器产业集群建设。

2021 年他还主持了 " 新一代冷镜式精密露点仪的研发和产业化 " 项目,解决了我国精密仪器关键技术的 " 卡脖子 " 问题。

在疫情期间,他带领团队先后研制多款呼吸机用传感器,解决我国呼吸机关键零部件 " 卡脖子 " 难题,实现国产代替进口。

诸多成果为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医疗器械、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物联网、智能电网、智能家电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提供有力支撑。

附名单

采写:新快报记者陈慕媛 通讯员粤科协 穗科协

相关标签

袁隆平 建武 科研 广州 广东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