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黔中书 2022-05-30
石钟山《问苍茫大地》:反着写“非典型”谍战小说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军旅作家石钟山先生擅长通过 " 反着写 " 的方式,塑造新的人物形象。典型的如《激情燃烧的岁月》里的 " 石光荣 ",本是戎马一生的战斗英雄。按照传统的处理,自然是从大处写大人物,通过大人物身上的大事件,勾连起大时代、大思想,一个义正词严、毫无瑕疵的大人物形象由此树立起来。但石钟山反着来,写石光荣在生活中跟媳妇、孩子、邻居打交道的小事件,既具备写高度生活化的日常细节的写作能力,又有纵横捭阖的大胸怀和大视角,一个新的军人英雄形象由此深入人心。" 小处着笔,大处着眼 ",大概可以称之为他的写作特点。这一特点在他新出版的长篇小说《问苍茫大地》,体现得琳琳精致。

新小说是石钟山谍战题材的延续:1948 年,东北局社会部情报科长毕剑,为了寻找代号为 " 老爷子 " 的特务,几乎耗尽了他全部生命。而 " 老爷子 " 为了躲避追捕,化作了另一个生意人,隐姓埋名,心惊胆战地苟活着。两人在这穷尽一生的 " 猫鼠游戏 " 中,也都纷纷遇见了自己的爱人,并结婚生子。" 老爷子 " 的爱人同样是训练有素的情报员特务,因受到上级指令,假扮为他的妻子,最后两人走到一起。而命运弄人,毕剑和 " 老爷子 " 的爱人又是多年失散的姐妹。在姐妹相认后,一次偶然的机会,使得 " 老爷子 " 的身份暴露,最终自尽而亡。几个人物的命运相互纠缠,在时代大潮中激荡出一串浪花。

小说开篇写辽沈战役,千军万马进城;随后从抗美援朝、土地改革一直写到改革开放。历史格局不可谓不大。但进入情节主线后,人物形象则是在日常场景中塑造的。比如 " 老爷子 " 这一老奸巨猾的特务,石钟山的着眼于他潜伏下来后,怎么跟干部和邻居打交道,怎么娶妻生子的日常生活上,其生活轨迹和一个东北普通老百姓无异。石钟山的作品一直都关注大时代中小人物的命运,作者将人物命运置于时代的洪流,通过人物的日常生活和喜怒哀乐展现社会变迁。

《问苍茫大地》是谍战类的题材小说。关于谍战小说,自从《潜伏》、《悬崖》一系列作品的成功,谍战变成一种潮流和类型。既然是类型,便有相应的套路,所以常规谍战小说,往往都是写我方人员打入敌人内部,与敌人斗智斗勇,最后获得胜利的故事。但石钟山反着来,作品中很少有战争和肆意虐杀、尔虞我诈的情节,而更多的是书写人内心的精神世界。最精彩的地方,是作者对特务 " 老爷子 " 结局的处理," 老爷子 " 最后在巨大的现实、时代的进步面前是崩溃自杀,至死也无人知道他的真实身份。这一处理方式,与书名恰好契合," 问苍茫大地 " 出自毛主席诗词,而下一句则是 " 谁主沉浮 ",小说中虽然没有正面提及这个谁是谁,但读者在阅读中自然能够得出答案,时代大势之中究竟 " 谁主沉浮 "。从这一角度而言,《问苍茫大地》可称之为 " 非典型 " 谍战小说。

反观石钟山的创作,他是军旅作家,二十岁在《解放军文艺》发表小说处女作,先后出版长篇小说与小说集百余部。自从《父亲进城》改编为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引起轰动后,他本人也开始跨界影视,担任编剧与制片人,代表作有《石光荣和他的儿女们》《幸福像花一样》等。他本人很看重在影视界做编剧的这段经历,认为写剧本的时候,不仅仅要考虑场景和道具,更要有画面感;而且在叙事时,要讲究节奏,细节、环境、人物关系、矛盾冲突,一开始就要交代好,尽快的能让观众入眼、入心,否则观众就有流失。经过编剧的训练,回头再写小说,叙述故事的能力、还原生活能力、驾驭复杂人物关系的能力大有提升。当然,两者毕竟是两个行当,小说是个体作业,影视剧是群体作业,小说和编剧的审美和追求毕竟不能等同为一。戏剧化的成分比较重,小说味就会淡,缺少一些小说应有的感觉。石钟山先生意识到了这点,并在创作中自觉的避免受影视的裹挟。

作者 郑文丰

编辑 段筠 / 编审 李枫 / 签发 蒲谋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