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ZAKER广州 2022-05-31
广州黄埔上线“哨点云” 助力防疫常态化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新快报讯 近日,黄埔区推进全区 " 哨点 " 从业人员核酸检测 " 应检尽检 " 工作,全省首创开发出黄埔 " 哨点云 " 核酸检测管理系统,有效应用于 " 哨点 " 分级分层管理、及时排漏补缺、准确防疫纳管、异常闭环管理等工作。

据了解,自上线以来,黄埔 " 哨点云 " 核酸检测管理系统通过各哨点从业人员自主申报、规范填写、应采尽采,已归集 64 个哨所、4194 个哨点,共 20 余万名从业人员核酸检测数据信息。该系统可以实现基础人员数据库信息与 " 粤核酸 " 系统百万级核酸数据 " 秒级 " 比对,一旦出现异常情况,相关单位能在最短时间内 " 吹哨 ",予以有效响应。

仅用 4 天开发成功,5 类用户角色应采尽采

" 一般情况下,开发一个系统需要 1 个月左右的周期,但为尽快服务于常态化防疫,‘哨点云’的研发团队与病毒赛跑、向黑夜要时间,仅用了 96 个小时。" 黄埔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局长单宁伟表示,系统能快速上线,得益于区委政法委、区卫生健康局、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等部门的高效联动。

" 接到任务后,我们迅速组建三级专班工作组日夜兼程攻坚克难,20 多名软件工程师和工作人员日夜排班、挂图作战,16 台计算机 24 小时连轴开发。" 单宁伟局长表示。

据介绍," 哨点云 " 系统从业务实际出发,开发了 " 埔哨灵 " 小程序,前端构建了 " 哨所 - 哨点 - 从业人员 " 三级管理机制,设置了 " 镇街、职能部门、哨所负责人、哨点负责人、从业人员 "5 类用户角色,实现云端建库底数清、情况明、数源实、链条准;后台实时对接 " 粤核酸 " 海量数据,建立系统专类数据库,实时比对分析,实现多维度、精分析,分类推送、联动响应。

针对 5 类用户,系统采用双向通道采集数据,确保基础数据应采尽采、精准鲜活。一方面自上而下,由镇街或职能部门一路核发账号,采集从业人员数据;另一方面自下而上,由从业人员自主申报、逐级审核上报入库。

针对从业人员数据来源渠道广、数量多、格式多样,容易重复、错漏、缺口等问题,系统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格式化入库和系统化应用,并作脱敏处理,确保数据安全可控。

尽管有海量级的核酸检测数据入库,但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算法等技术的加持下,系统反馈结果的时效十分快速。甚至可以实现基础人员数据库信息与 " 粤核酸 " 系统百万级核酸数据 " 秒级 " 比对,精确分类导出实际参检、应检未检、核酸结果异常等数据,推送检测结果数据至相应责任人。

科学分类检测频次,193 个采样点一键导航指引

" 您已完成一天一检 "" 您未完成一天一检已超期 1 天!"……" 哨点云 " 系统根据不同 " 哨点 " 从业人员的核酸检测情况精准发出信息提示。

对于 " 应检未检 " 人群发起 " 吹哨 " 警示,系统推送提醒短信,并通知哨点负责人提醒缺检人员补测核酸;对于结果异常个体,系统发起紧急 " 吹哨 ",即时告知街镇与职能部门启动异常情况处置流程,实施严密闭环管理,极大缩短传统人工报告存在的时间差和信息差。防疫信息在第一时间得到掌握和研判,指尖之间织出一张简明高效的常态化防疫网络。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哨点从业人员数量庞大,简单化地统一核酸检测频次并非科学之举,因此系统根据实际规范设置 "1 天 1 检 ""2 天 1 检 ""3 天 2 检 ""7 天 1 检 ""7 天 2 检 ""7 天 3 检 " 等频次标准,自动将核酸检测频次规范到最小哨点单元。

据了解,黄埔区积极构建 15 分钟核酸检测圈,全区设置 193 个采样点,而 " 哨点云 " 系统的 " 黄埔核酸检测雷达 " 功能将采样点全部标注在区域电子地图上,并与 " 埔哨灵 " 数据联通。从业人员如果收到 " 应检未检 " 催测核酸通知,系统可以自动检索最近的采样点,一键导航指引前往。

黄埔区政数局局长单宁伟表示,目前黄埔区正全面推进 " 哨点云 " 系统的宣传应用,压实常态化防疫管理,守护市民健康。" 哨点云 " 系统上线后仍在不断优化,比如新增了 " 百问百答 " 温馨提示功能,提炼总结防疫高频问答,提升哨点从业人员疫情防控认识,迅速直达疫情防控最新政策和操作指南。

采写:新快报记者 李应华 通讯员 孙旭东 范敏玲

相关标签

小程序 核酸检测 数据库 准确 卫生健康局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