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 2022-06-01
黄埔深井:700年古村以用促保延文脉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新快报讯 古朴安静的古老集市飘散淡淡的中药香,有着灰筒瓦和青砖墙的古民居里有书有咖啡有音乐,古香古色的宗祠里陈列着个人藏品和时装,古老戏台经过升级改造后加设了灯光夜景 …… 今年以来,广州市黄埔区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和历史文化建筑保护,深入推动历史文化资源活化利用,持续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力度。

深井古村 处处有 " 古 "

古街、古井、古塔、古树、古戏台、古民居、古祠堂 …… 开村 700 多年的深井村,处处有 " 古 "。

位于深井村东北部的安来直街,就是建于清末民初的安来市旧址。这条长约 400 米的古老街巷,两旁都是旧式排木板门的商铺,当年是盛极一时的商业街,遍布米铺、布店、医馆、中药店、烟馆、金铺、当铺、五金店 ……" 这条街上原本有 44 间商铺,如今不少商铺都已拆旧建新,保持原貌的还有 15 间。" 凌文星是土生土长的深井村人,对这条古街的历史如数家珍。他说,当年的 44 间商铺,每间商铺都有一个阁楼,在商铺一楼的后半间,都架着一把木梯,顺着木梯爬上去,就是阁楼。每间商铺的门面也都分为二层,上层是固定木板,下层是活动板门,活动板门上有个半块砖头大小的小窗。" 白天大门全都打开,晚上则关门防贼,有顾客来买东西,就打开小窗进行交易。"

" 在我们深井村,很多老一辈的人会说法语," 凌文星说,深井村曾因被清政府指定为法国海员的休憩地而被称为 " 法国人岛 "。雍正十三年,广东巡抚杨永斌在向乾隆呈送的奏折中曾专门提到 " 黄埔深井村民多会番语,与洋人私自交易 "。

位于安来三街转接点的安来市古井,也是一口 " 有故事 " 的古井。

据凌文星介绍,这口古井与安来市 " 同龄 "。" 这口井,清末民初安来市建市时就开挖了。井深约 10 米,井口宽 0.4 米。井口用花岗岩石构筑,后加青砖水泥覆盖。" 他说,这口井水质清爽,水源充足,当年可供 100 多户人家和多间茶楼饮用,是安来市唯一的饮用水井。" 当时的外国商船上的船员上岸后,都来这里打水。" 虽然自 1987 年起,深井村通了自来水,但村民至今还在用安来古井的水。如今,这口古井也已被列入黄埔区文物保护单位。

始建于 1895 年的深井文塔,是砖木阁楼结构式古塔。塔呈攒尖形,塔身约高 18 米。建塔是为了表彰村威,并期望后人 "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科举金榜题名。每年 9 月 1 日,长洲岛都会在文塔举办一场 " 开笔礼 ",新生集体诵《弟子规》、朱砂开智、启蒙描红。

关注民生 以 " 用 " 促保

如何讲好传统故事,保护历史遗存,守住文化根脉,留住城市记忆,是城乡建设和城市治理中的重要课题。

根据深井村的传统格局、历史风貌和空间尺度,以及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的空间分布,目前深井村已划定传统村落的核心保护范围 5.16 公顷、建设控制地带 33.85 公顷,并打造了一条以深井码头、圣堂山公园和文塔公园为入口,由北往南依次经过安来直街 - 正吉大街 - 岐西大街 - 丛桂西街 - 中约下街 - 居安里长约 1200 米的 " 历史径 ",让这个古老村落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然而,跟其他一些已经 " 空心化 " 的古村落有所不同,深井村是一个 " 实心村 " ——现有常住人口 4300 多人。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活化利用和保护古村落、古建筑群?

黄埔区长洲岛给出的答案是,从村民的民生需求出发,以 " 用 " 促保,将历史古遗存的活化利用常态化、生活化。在《长洲岛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规划》中,长洲岛正以深井村古朴安静的街巷、院落空间,重现深井村的文化底蕴,开展面向中小学、家庭、游客等文化教育科普活动,包括假期夏令营、培训课堂、周末学堂等,从而为深井村的发展带来人气。

" 在古建筑的活化利用过程中,必须从村民的实际需求出发,加入运营的内容,才能真正使古建筑得到活化利用。" 将一座古村书院打造成集书店、咖啡馆、音乐 liveShow、亲子活动空间于一体的 " 观止堂 " 书院的 " 茂哥 ",于 2021 年携妻儿一起来到深井村后,爱上了这里悠闲自由的 " 慢生活 ",于是决定开一间多元融合的 " 慢生活体验馆 "。在决定租下这座书院前," 茂哥 " 对深井古村的历史背景及人文条件进行了细致的调研。他发现,大部分保护得不太好的古民居,都是 " 垮 " 在没人使用。他的结论是,首先要把这些古建筑 " 用 " 起来。如今,他的观止堂书院已经成了长洲岛上的 " 网红 ",很多游客慕名而来。

同样,前山凌公祠也被 " 用 " 了起来。广东省咏春专业委员会常委伍少华在这里开了一个免费的咏春拳培训班。" 从 50 年前开始,我就在这里教人打咏春拳了。" 他说,12 年前,他从单位退休后,就专门在这里免费教学员打咏春。旨在以 " 用 " 促保的他说:" 只要是愿意来学拳的,不收一分钱,而且来者不拒,任何人都行。"

因为越来越多地被 " 用 " 了起来,深井村这个拥有 700 年多年历史的古村,再次焕发出了活力。

采写 新快报记者李应华 通讯员 郑嘉俊 黄蓉芳

图片、视频、剪辑 新快报记者李小萌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