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ZAKER广州 2022-06-01
广州越秀“123456”共创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区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新快报讯 6 月 1 日是国际儿童节,近年来未成年人保护深受大众关注。而近年来越秀区积极打造符合越秀实际、具有越秀特色的 "123456" 未保示范创建模式 , 强化对未成年人的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六大保护,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保护未成年人的有效机制和良好风尚,共筑未成年人保护最大 " 同心圆 ",积极创建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区。

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纳入 " 十四五 " 规划

广州市越秀区下辖 18 条街道、222 个社区,户籍未成年人 17.84 万人,其中在校学生 11.23 万人、在园幼儿 3.43 万人、3 岁以下婴幼儿 3.18 万人,困境儿童 1134 人。越秀区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纳入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 十四五 " 规划,大力推介越秀区在未保领域的经验做法和远景规划。成立由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区、街两级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29 个区直部门和 18 条街道均由主要领导任成员,设立未成年人权益督查专员,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统筹、协调、督促、指导全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形成各司其职、联动贯通、齐抓共管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格局。

2021 年 5 月,一名社区居民电话联系北京街雅荷塘社区,反映他为单亲家庭,因就业单位发现有阳性感染者,以致本人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需就地集中隔离。家中还有个 12 岁的孩子小名无人照料,请求居委会给予帮助。社区儿童主任接到电话后,迅速向街道儿童督导员反馈。当日,街道组织社区和社工站工作人员入户探访,得知孩子身体情况较好,且母亲也通过外卖形式保障一日三餐,日常生活基本无虞。在确保孩子安全后,北京街立即向区民政局和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上报个案情况,区民政局在征求母亲及小名暂无需未保中心托管照料的意见后,建议区未保中心和街道每日定期上门探访,落实核酸检测,并在门口装设监控视频,在不侵犯儿童隐私的前提下,实时掌握孩子动态,直至母亲集中隔离结束返家。小名的难题得到解决得益于越秀区创建的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区。

发挥资源优势,搭建未成年人保护平台

发挥资源集聚优势。依托党建、教育、医疗、文化等资源禀赋,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保护未成年人的服务优势。搭建校馆共建共学平台,组建 " 新时代越秀少年红色史迹讲解队 ",联合农民运动讲习所为超过 9 万名一年级新生举办入学开笔礼,联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共建未成年人 " 一站式 " 关爱中心,联合广东省科学院成立广东省首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科学实践基地,科普未成年人 160 万人次。

发挥公共服务优势。立足省、市行政中心的区位特点,以优质公共服务为少年儿童茁壮成长创造有利条件。联动省、市、区三级公共服务资源,在全国率先实现少年儿童图书馆 5G 网络全覆盖,联合广州市图书馆开展 " 法德童行 " 法治教育读本阅读活动,成立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国际文化交流中心越秀基地和粤港澳大湾区妇女儿童发展越秀活动中心,搭建青少年合作交流和对外展示平台。

选优配强,以三级平台队伍增 " 内力 ",着力构建全覆盖未保格局

积极筹措全区财力、物力,构建起由 1 个区级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18 个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222 个社区未成年人关爱服务点组成的三级 " 保护网 "。

升级改造区级平台。将越秀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纳入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管理,在全市率先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引入社会工作力量,进一步充实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力量。着手进行升级改造和功能提升,打造集紧急庇护、家庭指导、工作督导为一体的 " 一平台三中心 " 模式,畅通 24 小时未成年人保护服务热线,提供临时照料、心理疏导、个案帮扶、监护指导、督导巡访等服务。

全力打造街道站点。由街道副主任兼任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站长,以 " 特色 " 和 " 示范 " 为引领,打造童心党校、护苗乐园、绿色网咖等品牌服务。指定 18 名街道儿童督导员,同步配备青少年事务社工,建立常态化业务培训和考核激励机制,及时办理未成年人相关事务,确保事事有人办、件件有人管。

培育发展社区队伍。越秀区选优配强 222 名社区儿童主任,其中女性占比近 90%,将儿童主任岗位补贴纳入区财政预算,进一步调动基层儿童干部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效打通未成年人保护 " 最后一公里 "。

坚持共建共治,着力夯实全领域未保基础

家庭保护方面,实施监护人亲职教育,全覆盖设立 222 所社区家长学校,依托 59 家婴幼儿照护机构提供家庭照护支持服务,为近 1000 件涉未成年人民事案件和离婚登记提供监护指导。每年至少组织 1 次困境儿童监护等级评估,重点关注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及残疾、大病未成年人,对监护缺失的家庭适时提供临时监护、兜底监护等替代性监护。

学校保护方面,全区 80 所学校、123 所幼儿园 100% 实行封闭管理,上学、放学重点时段 100% 落实 " 三见警 " 巡控,所有学校 100% 配备驻校社工和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常态化开展 " 双减 " 和预防校园欺凌、性侵害、性骚扰专项治理,相关工作成效均纳入校长考评考核,筑牢人防、技防、物防的校园安全防线。

社会保护方面,全区公共服务场所对未成年人免费或优惠开放,培育孵化未成年人服务类社会组织 29 家,设置公共场所母婴室 65 间。依托 " 青年之家 "" 志愿驿站 " 等服务阵地,组建 222 个社区未成年人保护志愿服务队伍,开展 " 晨曦助学 "" 阳光书桌 " 等志愿服务,年服务未成年人超过 2.5 万人次,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关爱未成年人的良好氛围。

网络保护方面,常态化开展网络安全教育进校园活动,规范中小学生在校期间手机统一保管,打击网络欺凌行为。依托 " 文网卫士 " 平台,线上线下结合强化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监管,年检查近 2000 间次。联合广州市游戏行业协会,研讨网络游戏与未成年人保护,提升游戏行业从业人员未成年人保护意识,打造未成年人 " 绿色网园 "。

政府保护方面,设计越秀未保地图,直观展现全区 241 个未成年人保护平台分布。将未保服务纳入网格化管理,推进未成年人保护 " 政策宣讲进社区 ",年发放困境儿童相关补贴近 200 万元,残疾人两项补贴覆盖未成年人近 500 人,切实兜牢未成年人保障底线。做大做强特教学校,区财政每年按不低于普通学校 10 倍的标准安排特教学校经费,组建集全区教培资源支持的特教联盟,深化 " 一生一案 " 满足 636 名特殊未成年人教育需求,获评 " 广东省特殊教育实验基地 "。

司法保护方面,设立少年家事审判庭,实施侵害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专人专地 " 一站式 " 办理,联合社会工作机构开展涉案未成年人社会观护、心理疏导等服务,涉未成年人案件连续 12 年持续下降,破案率持续保持 100%。成立全省首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未成年人法制宣传普及站、妇女儿童权益保护调解人才孵化培训基地,选派优秀法官、检察官担任学校法治副校长,开展 " 法德童行 " 普法活动,普法未成年人 35 万人次,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采写:新快报记者 李超朝 通讯员 穗政法 越政法

相关标签

北京 在校学生 就业 核酸检测 统筹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