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为进一步促进食用菌产业发展,花戛乡磋播村采取 " 公司 + 合作社 + 农户 " 的模式,将食用菌大棚反租给村民进行种植食用菌。通过反租倒包,不仅提高了村民参与食用菌种植的积极性,也让磋播村的食用菌产业活力更足。
徐祥峰和颜绍勇正在查看菌棒情况。张浩 陈婉莹 摄
今年 51 岁的颜绍勇是花戛乡磋播村村民,自从磋播村的食用菌大棚建成后,他就在基地里负责管理工作。今年年初,村里计划将大棚返租给村里有能力的村民进行种植食用菌,他就立即报名租了 22 个大棚。颜绍勇承包大棚种植食用菌,除了看好食用菌产业的前景外,贵州省康群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利好条件进一步增加了他的信心。
" 菌棒由公司提供给我们,然后公司回收香菇回去的时候,第一阶段扣 60%,第二次扣 20%,第三次扣 20%,分三次扣完菌棒费用。" 颜绍勇告诉记者,种植食用菌,菌棒占了很大部分的成本,而康群缘公司采取先提供菌棒,产生效益后再收回菌棒费用的做法,极大的减轻了投入成本。同时,公司还提供技术指导,食用菌成熟后,公司还可以进行保底收购,不愁销路。种得好的话,20 个大棚一年赚二三十万不成问题。
磋播村食用菌种植基地的工人们正在装卸菌棒。张浩 陈婉莹 摄
据了解,今年以来,为促进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激发产业活力,康群缘公司与磋播村通过积极探索,在原有的基础上,按照 " 公司 + 合作社 + 农户 " 的发展模式,将原有的 389 个食用菌大棚,除了 80 个养菌大棚外,全部返租给村民进行种植。
花戛乡磋播村党委书记徐祥峰表示:" 现在就是把我们所有的大棚,反租倒包给农户,其目的就是提高群众的积极性,增加群众的收入。"
磋播村食用菌种植基地的工人们正在装卸菌棒。张浩 陈婉莹 摄
村民蒋仕先自基地建成后就在基地务工,现在他每天的务工收入比原来多了十多块钱,而且工资都是按月兑现,只要有活干,他都会到基地来务工。
" 平时我们在公司做的点工是 80 元,现在私人承包做,一个月发一次工资,一天可以得到 90 多元,做得好可以得 100 多元,我做了十多天,得了千把多。" 蒋仕先喜滋滋地说。
通过反租倒包,承包户有了收益,村民们的务工收入也得到增加,同时还能进一步壮大村集体收入,一年下来,能为村集体带来 70 万左右的收入。徐祥峰表示," 现在我们这个食用菌产业,是按照‘公司 + 合作社 + 农户’的模式运营,我们村级合作社来主导农户种植,每一斤菌菇给我们两角钱,我们的这个收入就可以用来维修大棚,继续把我们的产业搞好。"
磋播村食用菌基地大棚一角。张浩 陈婉莹 摄
反租倒包运营模式在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村民增收的同时,也让康群缘公司达到了降本增效的目标,实现了多方共赢。
" 对我们公司来说有几大好处,第一是促进实体化转型,反租倒包促进了实体化转型的改革,尽快地落到实处;第二是能够很好地节约成本,加强成本控制;第三是减负增效,减轻公司的负担,增加了效益。不管是老百姓、村集体、还是公司,达到了一个多赢的状态。" 贵州省康群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花戛乡磋播村食用菌基地负责人冉鸿锋介绍。
来源 水城视线
编辑 段筠 / 统筹 李梦秋 / 签发 高松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