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黔中书 2022-06-01
贵州艺术家首次童年作品展:琥珀封印的童年时光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陈昱四岁作品《妹妹》

大抒三至五岁作品《动物园归来》

郭展华十一岁作品《我的爸爸》

郭展华 6 岁作品《郭万书》

陈红旗 17 岁作品《农村小景》

游宇熙 6 岁作品《好妈妈》

童年,是我们漫漫人生中无比璀璨的一笔,就像一本本色彩斑斓的画册,装载着美好的回忆。那么,你是否还记得你的童年,是否记得曾经那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

今天,在第 72 个 " 六一 " 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贵州的陈红旗、陈昱、顾静等 13 位艺术家展出了他们童年时期的 47 件绘画作品,他们将用童年时期的画作,带你打开记忆的匣子,再次触摸童年的模样。

此次 " 琥珀——贵州艺术家首次童年作品展 " 由贵阳卜山艺树综合艺术空间开展,13 位艺术家的作品均为首次亮相,展览为期一个月。这些作品或天马行空、或质朴温情,生动展现了他们儿时的思想与经历。让我们和这些艺术家们一起,打开时间里的琥珀,回到童年,寻找儿时的欢声笑语。

画里的童年

1969 年,9 岁的陈红旗随着父亲工作调动来到了贵州,父亲工作的乌江水电站工作周边环山,陈红旗的童年里爬山、游泳、捉鱼便是常态。秋天橘子成熟了,陈红旗带上小伙伴爬上橘子树,将一个个金黄色的橘子塞进衣服里,兜着回家,往往一边掉一边捡。

12 岁时,在发小陈墙的带动下,陈红旗开始拿起画笔,从此开启了他 60 多年的艺术生涯。乌江水电站旁是红军长征走过的地方,不少画家来此地采风,画家侯一民、邓澍、高鸿、亚明、张世生、向光来写生时,陈红旗作为向导曾近距离看过他们泼墨挥毫。也在这一年,13 岁的陈红旗在课桌上刻下 " 伦勃朗 " 三个字,立志做中国的伦勃朗。

陈红旗还记得,一次,他和发小陈墙背上小画板,装上水壶和馒头,带上铅笔和颜料,到水电站附近写生,因为陈墙带的是夹有白糖的馒头,等到他们打开背包时,白糖馒头早已爬满了蚂蚁,这让只带普通馒头的陈红旗哈哈大笑。

在陈红旗的作品中,每一幅都充满回忆,铅笔素描《农村小景》展示了当时的生活环境,作品《大树》则让他想起曾经与夫人相恋的往事,钢笔速写《江北砂石厂一角》让人重回当年热火朝天的建设现场。看着人物肖像《翁德电》,陈红旗想起中学时,因为会画画,他曾在学校创办了美术小组教同学绘画,一次课后,看到一个在操场玩耍的小男孩,他便拿起画笔,画了一个小时,完成这幅肖像画。学校在山顶,家在山脚,每天跑上跑下,这样的童年生活,陈红旗每天都精力满满,一点都不觉得累。

如今已 60 余岁的陈红旗想起曾经绘画带给自己的乐趣,他说:" 如果还有下辈子,我还要继续画画。"

也因为这份对于绘画的感动,陈红旗将儿子陈昱小时候的绘画收藏至今,包括陈昱 4 岁时画的《妹妹》、6 岁时画的简笔画《六一儿童节》《星夜》乃至小学一年级的课本与作业。陈红旗回忆起曾经带着陈昱钻洞、游泳、爬山,一起玩乐的场景,他说:" 孩子的成长要顺其自然,小孩子就应该享受童年的快乐。"

父母的模样

在孩童的世界里,父母就是全世界,或温情环绕或狂风暴雨,带来五彩斑斓的美妙回忆。

郭展华的作品《我的爸爸》,稚嫩的线条勾勒出父亲的样貌。郭展华回忆,小时候,他总在父亲的画室里玩耍,父亲不仅不干涉他乱画,还经常给他安排好颜料画笔,让他随性发挥。于是,郭展华养成了拿起笔就开画的习惯。父亲有心,在当年的涂鸦中,挑出一些存在箱里保留至今。

翻开尘封多年的画作,当这些画面再次回到视野中,郭展华感叹说:" 就好像回到画画那天,变回曾经那个在父亲注目下任性涂鸦的少年。"

游宇熙的《好妈妈》让人啼笑皆非,6 岁的游宇熙弯弯扭扭画下了穿着五彩高跟鞋的妈妈正举着鸡毛掸子发怒,而幼时的自己正躺在地上哭泣。这幅充满了童趣的画还在那年三八节时被当作礼物送给了妈妈,妈妈哭笑不得收下这份礼物,也将它小心保存至今。

游宇熙说:" 长大后,我学会了很多技法和审美原理,在绘画中情感也更稳重内敛。这幅画虽然毫无章法,却是一种很纯粹的真情流露,是记忆里对妈妈的情感链接。"

成长的故事

河滨公园的游乐场、花溪公园的小吃摊、黔灵山公园的动物园、喷水池的烟花表演都是一代贵阳人的童年,在大抒的《动物园归来》里,黔灵山的猴子活灵活现在拉扯小猫,橘色脸的老虎、简笔绘出的鸟、手拿风车的熊猫,既真实又充满想象。

幼年的大抒时常到住在北京路的外公外婆家玩耍,每周和外公外婆一起去黔灵山转一转成了她固定的娱乐项目。每次回来,大抒便开始根据所见涂涂画画。大抒说:" 每个人的心境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这些画把当年的自己记录了下来,如今回望童年又是不一样的体验。"

在画家傅扬的笔下,70 年代的山水风光尽在观众眼前。" 这些画记载了过去的情绪和事情,像是琥珀一样封印了当时的信息。看着这些画就像参观历史一样,通过画家的纸和笔,看见一个个没有体验过、没有看见过的贵阳和贵阳家庭。" 策展人杨啸介绍道。

此次展览的形式也有所创新,部分展厅不再使用日光灯照明,而是将借助 " 儿时 " 的手电筒,在黑暗中沉浸式观展。杨啸介绍,这种方式,更像是打开模糊的记忆,去寻找童年,延伸出一段美好的回忆。观众也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从画里面寻找想知道的故事。

据了解,贵阳卜山艺树综合艺术空间从去年开始筹划,今年 5 月正式营业,创始人大抒介绍,希望通过这个空间里的课程和展览,让更多人觉得艺术就在身边。大抒希望借助网络的力量,突破地域壁垒,把这个艺术空间打造成贵阳的文化地标之一。

作者 舒锐

编辑 段筠 / 编审 李枫 / 签发 蒲谋

相关标签

琥珀 贵州 艺术 绘画 写生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