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山渺渺、水波粼粼
林木萧萧、茅亭空空
看了倪瓒的画
是不是突然感觉一片凉意袭来?
这就对了!
要知道
倪瓒画中这清冷出尘的味道
几百年来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江苏文库 · 研究编》
《江苏历代名人词典》
倪瓒(1301-1374),无锡人,他是元代著名画家、诗人,与黄公望、王蒙、吴镇并称 " 元四家 "。
△《江苏历代名人词典》
倪瓒的画,风格很独特;倪瓒这个人,画风也很独特。有条轶闻流传最广,说倪瓒其实是个超级大洁癖。
不信?你听 Ta 们说:
梧桐:我真不能再洗澡了!
如果长在倪瓒家的梧桐能说话,那么它最想喊出来的一定是:" 求放过!我真不能再洗澡了!"
△倪瓒像(元《张雨题倪瓒像卷》)
倪瓒很喜欢树。他号云林子,题画最常用的是 " 云林 " 两字。作画时,树木总是他笔下的大主角:《竹树野石图》《幽涧寒松图》《秋林山色图》《小山竹树图》《梧竹秀石图》…… 光看名字就知道,这些都和树有关。
所有树木中,梧桐大约是倪瓒最爱。他为梧桐写过诗,作过画,而且据记载,他住的云林堂里也种满了苍翠的梧桐树。
只是,倪瓒家的梧桐总是特别容易死。并非梧桐难养,它们的悲惨命运,全都是因为倪瓒喜欢给树 " 洗澡 "。
梧桐树皮上有土,安排人每天用水把它们擦上一遍;梧桐要落叶,叫人把叶子扫起来丢出去;至于肥料?这种东西怎么能进倪家大门!
俗话说 " 人活脸,树活皮 ",天天被水洗,日日被蹭皮,又没有足够的营养供给,梧桐树自然熬不下去。
倪瓒洗梧桐还引发了名人效应。
元末常熟人曹善诚因为仰慕他,特意建了一座 " 洗桐园 ",在里面种了百来棵梧桐,学倪瓒那样早晚给它们洗澡。
名医:这病,我也治不了
大约 700 年前的一个雨天,倪瓒请来当时的名医葛仙翁,为自己母亲看病。
葛大夫同意来治病,但是提出了奇怪的要求:必须用白马接他。大夫骑上白马,专挑泥塘走,人和马都脏的一塌糊涂。
到了倪家,又要先看看藏书楼,一身泥水,随地吐痰,还把楼里古玩、字画、书籍翻了个乱七八糟。
这样的医生,未免得寸进尺,没有医德,怎么还能算得上名医呢?
哎!这就错怪人家了。
葛仙翁这么做也是为了治病,不是治倪瓒母亲的病,而是要治倪瓒的洁癖。
其实,中国人早就用起 " 洁癖 " 这个词。《江苏文库 · 书目编》《江苏艺文志(增订本)· 苏州卷》中,提到明代冯梦龙写过《古今谭概》。文脉君发现,《古今谭概》中专有一章《倪云林事》,就把倪瓒当年种种怪异行为归结为 " 洁癖 "。
△《江苏艺文志(增订本)· 苏州卷》
葛仙翁的治病方法其实很超前,类似于今天的脱敏疗法。
他打听到倪瓒有两件宝贝,一是不许外人入内的藏书楼 " 清閟阁 ",二是平时极其爱护的白马。葛大夫骑着白马进泥潭,到藏书阁搞破坏,都是为了 " 破其迂僻 "。
可惜,即便是医术超群的葛仙翁,也不可能通过一次 " 脱敏治疗 " 搞定倪瓒的洁癖。大夫一走,倪瓒马上让人把清閟阁锁起来,这间他曾经最爱的书楼,自此废弃,终身都没再使用过。
大哥:弟弟这样,可能是我的锅
像这样顽固不化的洁癖,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形成的,若是追溯这毛病的来源,那必须说到倪瓒小时候。
倪瓒祖父在无锡拥有大片土地,是周边颇有名气的 " 地主 "。倪瓒兄弟三人,他是家中幼子,最受父母疼爱,自小就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
后来,虽然父亲早早去世,倪瓒的大哥倪昭奎却是个很有能耐的人。他是道教上层人物,被 " 赐号元素神应崇道法师 "" 特赐真人号,为玄中文洁真白真人 ",还受封 " 常州路道录 "" 提点杭州路开元宫事 ",地位非凡。
在长兄保护下,即便幼年失怙,倪瓒依旧无忧无虑。等他长大一些,大哥就请同乡 " 真人 " 王仁辅为他授业解惑。
从小受道教文化熏陶,倪瓒身上自然有了道家那种高冷出尘气质。再加上生活优渥,仆人众多,便养出一身洁癖。
倪瓒自称 " 懒瓒 ",洁身自好,不问政事,也不事生产,每天的 " 工作 " 不是写诗作画,就是钻研古籍,收藏古董,还经常外出游学,往来都是当时名人。
仆人:有个洁癖主人,真的很累
身为洁癖,对环境有高要求,每天勤打扫,多清洗,是很累的。不过倪瓒没有动手的烦恼,他出身富贵,只需要一声令下,自然有仆人去打扫。
对于倪家的仆人来说,倪瓒的种种要求他们是见怪不怪。被分配去洗梧桐,已经算是个不错的差事。
有次,倪瓒留朋友住宿,可又担心人家把他屋子弄脏,晚上不时出来偷听。朋友咳嗽一声,倪瓒听到了,心里满是焦虑:咳嗽完是不是还要吐痰?会吐到哪里?
第二天一早,朋友前脚走,倪瓒后脚就命令家仆开始大扫除。在家中各处寻找,一定要找出那位朋友吐痰的地方。
仆人们把屋里屋外翻了个遍,也没找到疑似痕迹,但是要是直接汇报主人对方没吐,恐怕又是一顿斥责。
这时,一个童儿灵机一动,在庭院里随便捡了片树叶,指着树叶上被露水浸染的痕迹说:" 找到了!" 倪瓒看都不想多看,直接让仆人把树叶剪碎,扔出几里地。
还有比找痰痕更惨的吗?有。
倪瓒家的厕所非常独特,是个高层结构,人在上面如厕就闻不到异味。这里的卫生,并不是按时间排班打扫,而是由专人负责。一旦主人用完,所有用过的东西都要马上打扫更换,以保证厕所环境整洁,气味芬芳。
友人:朋友嘛,还是要包容
倪瓒喜欢喝茶,他有种叫 " 清泉白石 " 的茶,一般舍不得拿出来招待别人。
有次,一位客人花了一个月时间,求见倪瓒一面,倪瓒觉得这人很有诚意,答应下来。客人风神俊朗,气度潇洒,倪瓒非常欣赏,于是叫人上 " 清泉白石 " 茶。
因为太渴,对方两口饮尽香茶。倪瓒一言不发,放下茶盏就进了房间,再也没有出来。客人问原因,倪瓒说:" 喝我的清泉白石,却不细品,一定不是雅士。"
即便有这样奇怪的标准,倪瓒还是交到了不少好友,有道士张伯雨,有和尚方厓,更不乏黄公望等画家、诗人。
朋友们都知道倪瓒有洁癖,文人的癖好,在当时算是雅事。一位名叫周南老的朋友,每次把家里打扫干净,连柱子和柱础都洗上一遍后,才邀请倪瓒来做客。
有能包容他怪癖的,就有非要碰雷区的,会稽(浙江诸暨)人杨维桢就这么做了。
杨维桢,字廉夫,和倪瓒本是好友,倪瓒曾写过一首《寄杨廉夫》,邀对方喝酒游湖。
不过,也许真应了那句 " 见面不如闻名 "。
杨维桢是个花花公子,身边总是带着各式各样的美人。一次宴会上,杨维桢用歌姬的鞋喝酒,还传给众人共饮。一番操作,把素有洁癖的倪瓒实在恶心坏了。
他当场拍案,大喊龌龊,转身离席,二人从此再无往来。
文 | 现代快报 + 记者 张文颖 郑文静
图 | 现代快报 + 记者 钱念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