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贵阳 2022-06-03
贵州:一条船背后的乌江保护之路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6 月 2 日,尤荣利操作垃圾清理船在江面上清理垃圾(无人机照片)。

60 岁的尤荣利是毕节市黔西市新仁乡化屋村村民,从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尤荣利全家都以打鱼为生。近年来,化屋村全面取缔网箱养殖,全面完成退捕任务,尤荣利也和家人们一起成立了黔西市画廊航务有限公司,转 " 渔船 " 为 " 游船 "。除了经营游船,尤荣利还义务承担了江面垃圾清理的工作,为乌江的生态维护尽自己的一份力。

全面禁渔生态修复,水环境日益向好,加上特色民族风情,如今的化屋村,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

6 月 2 日,尤荣利操作垃圾清理船在江面上清理垃圾(无人机照片)。

6 月 2 日,尤荣利在垃圾清理船上清理垃圾。

6 月 2 日,尤荣利操作垃圾清理船在江面上清理垃圾(无人机照片)。

6 月 2 日,尤荣利操作垃圾清理船在江面上清理垃圾。

6 月 2 日,尤荣利驾驶过去以打鱼为生时用的小木船。现在,小木船已不承担打鱼功能,只用作从岸边到游船的短距离交通工具(无人机照片)。

6 月 2 日,尤荣利驾驶过去以打鱼为生时用的小木船。现在,小木船已不承担打鱼功能,只用作从岸边到游船的短距离交通工具(无人机照片)。

6 月 2 日,尤荣利驾驶过去以打鱼为生时用的小木船。现在,小木船已不承担打鱼功能,只用作从岸边到游船的短距离交通工具。

6 月 2 日,尤荣利驾驶过去以打鱼为生时用的小木船。现在,小木船已不承担打鱼功能,只用作从岸边到游船的短距离交通工具(无人机照片)。

6 月 2 日,尤荣利操作垃圾清理船在江面上清理垃圾。

6 月 2 日,尤荣利(右)与前来坐船的村民交谈。

来源 新华社

编辑 王欣 / 编审 李枫 / 签发 蒲谋

相关标签

无人机 王欣 新华社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