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又称龙舟节
据传最初起源于江浙地区的龙图腾祭
先人为了求得龙的保佑
每年端午都会举行隆重的龙图腾祭祀活动
同时还要在锣鼓声中划着
刻上龙形的独木舟在水面竞渡
在江苏
无锡人驰骋在大运河之上
常州人 get 了最早的划船技能
镇江人在长江上玩起杂技
赛龙舟刺激又好玩
美好初夏
何不感受这份快乐?
快听,他们正在呼唤
常州
原来划船是祖传的技能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常州淹城内城河中发现了四条独木舟,灰土土的模样,看似有点 " 丑丑 " 的,但它们的身上却承载着重要的时代记忆。
据专家考证,这四条独木舟是西周遗物,距今已有 2700 多年,是中国发现的保存最完整、最古老的独木舟,有 " 天下第一舟 " 的美称。
西周独木舟
独木舟不仅可以作为交通工具,古人还把它作为休闲娱乐活动,有学者认为这是龙舟的雏形,常州是古龙舟运动的发源地。
也因此,常州人热爱划龙舟。常州的 " 云溪竞渡 " 从明代时就有了,到了清代尤盛。划龙舟的地点是:晏公祠外当河中。据《武进阳湖县合志》记载,每年五月初五端午节,常州城中心白云渡都要开展龙舟竞渡活动。
当时白荡河面积辽阔,河水清澈见底,端午节前,家家户户整修龙船,参赛选手一律为经过选拔的男性青壮年。赛前龙舟被装扮一新,并排待发,龙头各有一个旗手,身穿龙服,收执龙旗,巍然挺立;驾龙舟的划船手均为 24 人,统一身着红色或青色服装,手执划桨。
比较有意思的是,龙尾上挂着一个秋千,上面有个少年,当龙舟行进时会在秋千板上表演着翻跟头、竖蜻蜓、倒立戏水等绝活,如在夜晚赛龙舟,舟身还会头饰蜡烛灯笼,将舟身映照得通亮,其景观十分漂亮。欢快的氛围洋溢在十里八乡。
清代常州诗人洪亮吉在《外家记闻》里记载旧时常州城内五月端阳赛龙舟的盛况:" 端阳云溪竞渡有龙舟六艘,城内是五色龙,东门的大小青龙、西门是金龙、南门是白龙、北门是乌龙。" 清晨,四方民众划着六龙舟,汇聚城内子城河白云渡东端的白云古渡,争相竞渡。夜以继日,挑灯竞渡,一条条光灿灿的火龙舟游于溪中。" 夜龙舟之戏四面各垂小灯,竞渡如白昼。"(《武进县志》记)
无锡
大运河上的超人气龙舟赛
五月端阳天气好,
熟罗长衫外面罩。
龙船到,龙船翘,
龙船底下趿把大关刀。
一个大汉倒龙艄,
十八只驳船全齐到。
——无锡民谣《看龙船》
与其他地区不同,从宋元开始,富有商业头脑的无锡人便将竞渡移师较为繁盛之地,像荡口鹅湖、西水墩护城河都是龙船的赛场,而其中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要属在城北黄埠墩附近运河里举行的 " 蓉湖竞渡 "。
这一带沿岸历来是运河漕船舶运货物的集散地,随着元代漕运的进一步疏通,更是渐渐繁华,居民也慢慢聚集起来。同时,此处运河借道古芙蓉湖南行,河面宽阔,水流湍急,是无锡城周边最适合竞渡的水域。
" 年年竞渡闹龙舟,爱向芙蓉湖上游。" 本地诗人杨抡在《芙蓉湖棹歌》中描写出了蓉湖竞渡的盛况。蓉湖竞渡不同于各乡各镇自发组织的小型龙舟活动,而是全城性质的赛龙船盛会。明张岱《陶庵梦忆》中就把无锡与杭州并列为天下观众最多的竞渡,曰:" 西湖竞渡,以看竞渡之人胜,无锡亦如之。" 在大运河里,自然更是首屈一指,独一无二。
四百年前的赛龙舟能有多热闹?超!级!精!彩!
端午之前,各乡纷纷从太湖渔民中选拔好手,开始操练龙船。各路龙船从五月初一起便集中到江尖至黄埠墩一带,甚至还有从荡口、梅村赶来比赛的。端午当日,金鼓齐鸣,群舟竞发,如龙如蛟。
比赛当日人山人海。《锡山景物略》记:" 往看者无大小,无贵贱,无男女,无城乡,水陆并发。陆则沿塘排列,如堵如屏,可四五层,有面无身;水则自酒船以及田船,互相击撞,水为不流。"(推荐《江苏文库》好书 明 · 王永积《锡山景物略》)
从三里桥到蓉湖庄,沿岸搭满了看台,高的甚至有四、五层,水中亦挤满灯船、画舫,偶尔有龙船不慎误入其中,就提前宣告比赛结束了,因为根本没有机会再挤出来。一些富家子弟会将酒坛、被割伤的活鸭活鹅投入水中,让水手们入水追逐,一旦抢到,就可以向主人请赏,岸上百姓也会不吝送上欢呼、掌声,将比赛推向高潮。
到了清末,随着无锡米市、布码头的兴盛,使得蓉湖竞渡焕发活力,和三月廿八迎神赛会一起成为无锡最大的民俗活动。不仅观众再创新高,龙船的规模数量也大大增加。各庙船身漆色、船上旗伞和船员服饰均有特定颜色加以区分,鼎盛时期共有十三条半,要知道当时皇家竞渡也不过九条龙船而已。" 蓉湖竞渡 " 可谓是走向全国的超人气龙舟赛。
南京
龙舟上的合唱大 battle
南京高淳县地处江苏省的西南角,临固城湖和石臼湖,胥河流过全境。典型的江南水乡,当然少不了龙舟。
高淳的龙舟赛一般不在五月初五举行,因为这时候是农忙季节,所以被改到了农历六月六日举行,历时三日,因此高淳龙舟又称 " 六六 " 龙舟,或称 " 怀屈 " 龙舟。
他们划龙舟以竞技为乐。长约 8 米、宽约 1 米的龙舟身形狭长,形似一片柳叶,船上可坐 9 对桡手。
桡手头部系一色头巾并与桨色一致,其颜色则由各舟自定。桨上绘有双龙戏珠彩画和四个墨字,如蛟龙入海、腾云驾雾、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寿年丰等。
每舱还钉两根蹬脚的木条。前面第一对桡手称 " 扬桨手 ",因为他一侧的脚露在船外边,故设一个蹬脚用的布环便于使劲用桡艄公的舱底置平板供其站立。
比赛玩的是技术,所以龙舟并无过多装饰。一般船头没有固定的木雕龙头,仅临时用布或绸扎成一简单的龙头。尾巴上也没有龙尾装置,仅有一长约 6 米、形似青龙堰月刀的橹状舵。
但船上一定要有的是一面大鼓,鼓架边又吊铜锣,船上还插各色小旗。龙舟一边向前划,一边由锣鼓手引领一场自编即兴歌词的大合唱。
歌词一定要有火药味,激起彼此的胜负欲。双方齐头并进,奋力向前划,看谁先到达终点。飙歌大 battle,好不热闹!
镇江
在长江上玩杂技
位于长江南岸的镇江,划起龙舟来十分酷炫,它既不比速度,也不比花样,而是比杂技。
明末清初,著名的文人张岱在他的《陶庵梦忆》中用散文体的形式记录了这一民俗现象。他用 " 怒、悍、绚、锷、节、危、险 " 七个字高度地概括了它的风采。
比赛一开始,一二十只刻画着龙头龙尾的龙舟从瓜州出发向长江划去。龙舟上搭了彩棚,棚的前后有许多旗幡和美丽的大伞,锣鼓声很有节律地敲击着。
在船的后艄陈列着一架兵器,刀矛剑戟应有尽有。有人倒立在龙舟的龙头上,双脚还在半空中故意歪斜晃动,让围观的人跟着揪心。龙舟尾巴上高挂着一只特制的竹篮,一个小孩端坐其中。
龙舟在波涛汹涌的大江中劈浪前进,观看的人站在金山顶上,壮丽非凡。
张岱在看了杭州、南京以及镇江的龙舟之后说,西湖里看龙舟主要是看龙舟上的人,而南京的秦淮河只有灯船,并没有龙舟,要真正看龙舟,那就得上金山寺来。
镇江金山的龙舟竞渡,还有许多花样。比如一人反绑着双手潜入水底,用嘴衔出丢入水中的物品,一般是雨花石、银元、戒指等。
还有比 " 跳水 " 的,在船尾秋千上翻转、摆动,以悬垂或站立的姿态进行空中跳水。
" 凌波微步 " 这种武功绝学也是镇江划龙舟选手必备技能,大家负重踩在水上,还要保持肚脐眼露出水面。
还有一种咬蛋壳的表演也十分有趣,将一只空蛋抛入水中,任其随波漂流,表演者只能用嘴将它 " 捉 " 住。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千百年来
人们通过赛龙舟
感受竞技的激情
而未来
欢笑、友情、勇气
也将继续通过赛龙舟传递
祝大家端午安康 ~
文 | 现代快报 + 记者 张然 宋经纬
制图 | 李丹 部分图片来自玄武湖风景区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