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华君 哈尔滨日报记者 罗彦坤 文 / 摄 / 视频拍摄并制作
冰城夏日,木兰经济开发区内的 300 亩水蛭养殖基地一派繁忙景象。车间里,工人们正在精心挑选水蛭幼苗,投放到温室内千余个精养池、散养箱内。室外 230 亩 " 北京菊 " 花海已经绿意萌发、一片葱茏 …… 这些都属于木兰县规划的北药产业。
随着一个个中药材产业项目落地,全国 32 家药企汇聚木兰,将在这里投资 8500 万元,打造哈市最大的北药集散集市场,不但引进生物制药技术,还将建设中药材初加工生产线,将黑土地道地中药材销往全国,开启产业富民路。
水蛭养殖车间内,工人从土里捡出一个个蚕豆大小的虫茧,在灯板上进行筛选,灯光透过薄茧可以清晰透视幼苗的生长状态。工人撕开一枚虫茧,一团水蛭幼苗露了出来,足有四五十条。这些幼苗投入温室养殖,10 月就能长成收获。
" 这种水蛭叫宽体金线蛭,是水蛭冻干粉的上等原料。它们以田螺为食,只吃肉、不吸血,不用担心‘咬人’。" 哈尔滨康泽源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丽捧起一撮水蛭幼苗放在手心介绍。
刘丽告诉记者,这是第一个落地我国北方的水蛭养殖项目,种苗引进于安徽,看中的就是黑土地道地中药材的独特药性。公司还种植了中药材防风、" 北京菊 "400 余亩,接下来就要开始多条生产线的建设。本次项目落地完全采取 " 以商招商 " 的形式,全国 32 家药企 " 组团 " 来到木兰投资兴业,既看好这里的自然资源,更相中了木兰的营商环境。
谈到该项目落地,刘丽惊叹分秒必争的 " 木兰速度 ",更感受到细致入微的 " 木兰温度 ",项目从洽谈到落地只用了 7 天时间,工业园区 " 服务专班 " 热心周到的服务让企业增添了投资信心。" 按照目前的建设进度,水蛭和‘北京菊’当年投产达效没有问题。" 刘丽说。
木兰的自然资源概况是 " 六山一水二分田 ",广袤的林下为道地中药材生长提供了足够空间。近年来,木兰县围绕黑龙江省打造千亿中医药产业目标和中药材产业发展战略,全力推动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出台了《木兰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扶持政策》,极大调动了农户调整种植结构、种植中药材的热情,一举成为黑龙江省中药材基地示范县,板蓝根、刺五加、五味子、黑果花楸等中药材种植面积连年增长,中药材种植在乡村振兴进程中发挥出巨大效能。
目前,木兰工业园区内正在筹备建设中药材初加工生产线。刘丽表示,待生产线建成,木兰的本地中药材都将汇聚到这里,周边的市县也将感受到辐射带动。今年,企业将采取收购中药材进行加工的生产形式;明年开始,将通过建立专业种植合作社的形式,与农户形成更紧密的合作关系,扩大中药材种植规模,丰富中药材品类,建立哈市最大的北药集散集市场。
木兰经济开发区副主任王安祥告诉记者,项目预计投资 8500 万元,涵盖中药材养殖、种植、加工等三大板块,以生物药业、中药饮片、国药准字高端蜂产品、黑果花楸天然营养素提取等多个产业链条组成。产业项目将带动木兰全域中药材种植养殖,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让北药这条富民路变得更广阔。
编辑 李洪霜
值班主编 李士虎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