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哈尔滨 2022-06-07
揪心!4岁娃便血9个月,专家全麻下内镜切除巨大肠息肉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徐旭 刁甜甜 吴迪 哈尔滨日报记者 刘菊

近日,哈医大一院群力院区多学科联合成功开展一例小儿全麻下内镜巨大肠息肉切除术,帮助一名 4 岁患儿确诊为增生性息肉,并同时给予高频电切除治疗。目前,患儿状态良好,并将于近日出院。

乐乐(化名)今年 4 岁,性格活泼开朗,聪明伶俐。但九个月前,乐乐无故便血,开始四个月共间断排血便 10 余次,期间辗转求医,但病情总是反复,曾在当地医院就诊,考虑肛裂可能,未予特殊处置,随后数月未再排血便。近期,乐乐再次频繁出现暗红色血便,每日 2 至 3 次,且出血量较前增加,再次到当地医院住院,腹部彩超提示结肠息肉,血常规已达中度贫血,给予输血、止血对症治疗三天出院。出院后又出现腹痛、发热,于是慕名来到哈医大一院群力院区小儿内科求进一步诊治。

群力院区小儿内科主任崔岚巍教授介绍,乐乐年龄虽小,病程却很长,结合患儿病情,她立刻邀请消化科主任史立军教授及麻醉科专家进行多学科联合会诊讨论,充分评估风险,决定尽快为患儿行全麻下肠镜及肠息肉切除术。

群力小儿内科与内镜室和麻醉科积极沟通联系并做好充足的准备。于萍护士长及其护理团队一边耐心安抚小患儿,一边为患儿多次清洁洗肠,直至满足肠镜要求。在静脉麻醉下,史立军教授操作肠镜,在距肛门 20 厘米处,发现 1 枚 3.0 厘米 ×3.0 厘米大小的息肉,表面伴糜烂。在专家团队通力合作下,不到半小时就顺利将息肉切除。四天后,病理回报为增生性息肉。术后,乐乐恢复良好,并将于近日出院。

史立军教授进行肠镜操作中

崔岚巍教授介绍,肠息肉是引起儿童无痛性血便的常见原因,超过 90% 的儿童肠息肉为幼年性息肉。传统观点认为,幼年性息肉不会发生恶变,但近年来有研究表明,幼年性息肉同样具有潜在的恶变风险,且其恶变的可能性与息肉体积呈正相关,直径大于 2 厘米息肉恶变的风险是普通息肉(直径小于 2 厘米)的 4.6 倍。目前,临床上大多使用 2 或 3 厘米作为巨大息肉的临界值。巨大息肉不仅便血症状较普通息肉严重,还可导致慢性贫血的发生,并导致继发性肠套叠、肠梗阻,甚至引起生长发育迟缓。因此,崔岚巍教授建议,一旦发现肠息肉尤其是巨大息肉,确诊后应尽早切除。

编辑 于赛楠

值班主编 陈云朋

相关标签

便血 贫血 腹痛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