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日报记者 王辛娜
日前,市农科院畜牧与生态技术研究分院和粮食经济作物研究分院联合科研团队赴大庆,与大庆市农业农村社会事业服务中心,对接 " 盐碱地改良种豆 " 合作课题。双方初步达成了项目设计方案、技术路径、数据采集、实施计划和具体分工。
该项目通过利用食用菌废弃菌渣与动物粪便混合发酵的生物技术,改善盐碱地微生物菌群,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后的土壤适合大豆种植,搭配使用抗盐碱大豆种衣剂,实现盐碱地大豆种植稳产增产。
" 盐碱地改良 " 项目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经过课题组初步探讨,项目试验地选在大庆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农业科技园区。该地块土壤酸碱度 HP 值在 7.9~8.2 之间,具有广泛代表性,适宜开展 " 盐碱地改良 " 问题研究。项目目标是运用生物技术,使盐碱地大豆种植亩均增产 10 至 15 公斤,实现增效 50 至 70 元。
" 盐碱地改良 " 项目具有良好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盐碱地改良合作项目的出发点,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改良生态环境。目前,我省盐碱地总面积约为 1500 万亩,其中,盐碱耕地 200 万亩。当盐碱地 PH 值超过 9,几乎草木难生,因而盐碱地改良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开展以来,市农科院认真贯彻执行质效提升行动方案要求,以提升科研工作质效为目标,在黑土地保护利用方面提高了科研攻关力度。组建了联合科研团队,针对盐碱地改良、大豆增产提质进行探索,拟定了品种研发、种植技术、土壤改良、生物防治系列解决方案,为改善龙江生态环境,高效完成 " 扩豆 " 任务做了先导性研究。
编辑 于赛楠
值班主编 王坤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