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新塘镇东南部的新街村与东江河畔相依,祖籍本村的香港同胞有 900 人,其他地区的华人华侨 3000 人,主要分布于新西兰、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侨乡。近年来,新街村多措并举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多方面工作,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 " 三清三拆三整治 "、推动农村垃圾分类、河涌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等方式,全面提升新街村人居环境质量,逐步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使这个古老的侨乡不断焕发新活力,呈现新面貌。
坚持党建引领,形成整治合力
据介绍,新街村现有 596 户人家,共计 1268 人,外来人口约 938 人;共 4 个生产社,面积约 1.85 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约 566.8 亩,鱼塘 85 亩,全村企业约 85 家。" 新街村以生产牛仔服装和牛仔服装工艺为主要经济来源,村年工农业总产值约 396 万元。目前,村民年平均收入达到 12000 元。" 新街村党支部副书记陈毅芸表示,近年来,新街村呈现一派和谐发展的新景象,村民生活水平逐年攀升,村容村貌日新月异。
今年以来,该村坚持党务公开、村务公开,实现民主管理;组织开展多场党员干部业务培训活动,不断加强党员干部业务知识培训力度,提高其业务服务水平与工作能力。同时,坚持党建引领,以 " 三清三拆三整治 " 为抓手,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形成党建引领、乡贤带动及村民参与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合力,共建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 新街村不定期开展党员志愿者活动,切实将党的好政策宣传到每家每户,做到家喻户晓,充分调动村民积极性。" 陈毅芸介绍说,该村全力推进 " 三清三拆三整治 " 工作,全村村民群众纷纷加入行动,清拆自家的废弃旧建筑,清理门前屋后的杂物,做好生活垃圾清理,积极营造干净、整洁的农村人居环境。
推动农村垃圾分类,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 积极推动农村垃圾分类工作的意义重大。农村垃圾分类是建设美丽乡村,开展农村环境全域秀美工作的必由之路,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 陈毅芸表示,今年以来,新街村不断加强队伍建设,营造浓厚的环境保护氛围,建立了一支以党员志愿者为主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队伍,持续在全村范围内开展入户宣传、清洁污水、站点守桶等活动;对村内原有的垃圾池进行升级改造,增加垃圾分类收集点,完善配套设施建设,现有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点 9 处,已实现全村覆盖。
该村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 " 民心工程 ",逐步改善村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其中,位于新街村支涌上的古石桥建于晚清时期,当时是该村群众出入的主要通道,由于年代久远破损严重。2018 年以来,新街村对古石桥重新加固,铺砌麻石,加装石护栏,修复效果良好,不仅守住了古老侨乡的 " 历史见证者 ",也全力保障了村民群众出行安全。
该村还进行村卫生站升级改造、老年人活动中心建设、雨污分流工程等 " 民心工程 "。铺砌雨污分流主管道约 950 米,加固升级新街支涌河堤约 480 米。" 近几年,我看着村里的人居环境越来越好,村道变得整洁干净,路灯明亮,村内可供村民休闲娱乐的场所也增多了,精神生活得到了更大的满足。" 该村村民陈伯高兴地告诉记者。
采写:新快报记者 庄嘉宝 通讯员 张凌东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