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胥林花 记者 刘峻 )近日,江苏省肺癌免疫治疗菁英论坛暨第二届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肺癌新进展学习班在南京召开。与会专家表示,肺癌高居江苏肿瘤发病率、死亡率第一位。对付这个癌症第一杀手,科学筛查很重要;对于被很多肺癌患者看作 " 救命稻草 " 的免疫治疗,专家则提示,它其实是把 " 双刃剑 ",很多人对它的认识还有误区。
数据:肺癌仍然是江苏肿瘤第一杀手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苏省肿瘤医院党委书记冯继锋表示,据江苏省疾控中心今年发布的最新肿瘤登记数据显示,江苏每年约有 27.02 万例新发癌症病例以及 16.86 万例因癌症死亡病例。平均每天约有 740 人被诊断为新发癌症,有将近 460 人因癌症死亡。发病前 5 位恶性肿瘤:肺癌、胃癌、结直肠癌、食管癌和肝癌,占发病总数的 59.32%。死亡前 5 位恶性肿瘤:肺癌、胃癌、食管癌、肝癌和结直肠癌,占死亡总数的 70.80%。无论发病还是死亡,肺癌均占首位。
从性别角度看,肺癌是男性最常见的癌症,约占所有新发癌症的 23.56%,其次是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和肝癌,这 5 种癌症约占所有新诊断男性癌症的 70.16%。女性也是肺癌最常见,占所有新发癌症的 15.92%,其次是乳腺癌、结直肠癌、胃癌和甲状腺癌,这 5 种癌症约占所有新诊断女性癌症的 55.25%。从年龄角度看,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预防:胸部低剂量 CT 检查是最佳检查方法
冯继锋书记提示,癌症患者生存期的长短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发现越早,治愈的几率就越大。Ⅰ期患者肺癌 5 年生存率为 50% — 70%,IV 期仅有 2% — 5%。可惜的是,我国 70% 以上的肺癌发现时已是中晚期,5 年总体生存率不足 20%。所以,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特别重要。
冯书记建议,40 岁以上人群,要定期做胸部低剂量 CT;而肺癌的高危人群,如长期吸烟者、既往罹患头颈部肿瘤或罹患吸烟相关癌症的人群等,需要每年做一次。检查出肺结节者,要按医嘱定期复查。
免疫治疗:是把 " 双刃剑 ",要避开这些误区
江苏省肿瘤医院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沈波介绍,最近 5 年来,针对非小细胞癌,免疫治疗越来越得到认可,为一些原本生机无望的人打开了一扇希望之窗。但在临床使用中,还有很多误区需要避开。
小看免疫治疗的毒副作用。有人认为免疫治疗主要是激活机体的免疫机能,不会像化疗药物那样出现 " 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 的情况。而事实上,治疗时,免疫系统在攻击肿瘤细胞的同时也攻击健康细胞。会引发间质性肺炎、免疫性脑炎、皮肤损伤、消化道黏膜损伤等问题,如果忽视了这些副作用,处理不当,也会给患者带来严重后果,部分并发症可威胁生命。在肿瘤免疫治疗期间和治疗后,密切跟踪患者、时刻掌握情况,收集相关数据,逐步形成针对肿瘤免疫治疗导致的不良反应的系统管理体系。
过迟使用免疫治疗。免疫治疗相对于化疗价格较高,临床上发现很多肺癌患者或家属到了疾病终末期,才想到用免疫治疗试试,而这样的病人往往疗效甚微。事实上免疫治疗单用或者联合其他治疗,不仅可以延长部分晚期肺癌患者生存期,还可以减少早期肺癌患者的复发率。通过免疫治疗,部分原来不具备手术条件的患者可以手术了,或者原本需要做大手术的患者可以 " 微创手术 " 了。免疫治疗的使用时间和方法很重要。
扩大免疫治疗的适用症。很多晚期肺癌患者都想试试免疫治疗,临床上也出现不少超适应症使用的情况。沈波主任认为," 有的基因突变类型会让免疫治疗起到正向作用,有的基因突变则是反向作用,患者如果使用了免疫药物,不仅不能提高生存时间,反而会有严重的副反应。临床医生必须严格筛选出符合适应症的病人。必要时,通过多学科会诊,来确定患者的治疗方法。" 目前临床研究和实践证实,PD-L1 的表达、肿瘤突变负荷(TMB)、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这部分肺癌患者更适合免疫治疗。
" 神化 " 免疫治疗的作用。免疫治疗一度被称为 " 神药 ",有很多患者和家属认为,有了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后,传统的化疗就过时了。有些经济条件较好的病人一线治疗时就直接要求用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认为药越新越贵,副作用越小,疗效就越好。而临床医生对大部分病人都不会将免疫治疗、靶向治疗作为治疗唯一的选择,而是按照相关的国内外指南选择一线治疗方案,保证初治的规范。在免疫或靶向治疗时,通常将多种治疗手段综合起来做组合治疗,比如靶向药物 + 化疗、免疫治疗 + 化疗、免疫治疗 + 抗血管生成治疗等等。医生会在在综合评估患者的情况后,为其制定个体化的精准治疗方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