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2022-06-09
服务农户水稻面积近4000亩,苏州农业“小白”十年成专家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张妍 记者 高达)从浸润于书香课堂的 " 名校学子 ",到奔波在田间地头的 " 农民企业家 ",再到获评首届 " 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 ",32 岁的朱赟德在 " 新农民 " 的路上走出了一条印满家乡印记的道路。10 年前,他从青涩的校园出发,一路在农业领域里勤奋耕耘。10 年间,朱赟德的梦想也在不断升级。他说:" 我希望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认识农业、了解农业、支持农业!"

从名校学子到田间地头 " 新农人 "

6 月 1 日一早,在苏州望亭镇稻香公园的农田里,朱赟德已经带着工人们忙活开了。他驾驶着插秧机,在农田的四个角落进行定点,再拿出操纵器设置插秧机行驶路线,栽下一行行整齐的秧苗。

朱赟德是土生土长的苏州相城人。2013 年从扬州大学本科毕业归乡,在父亲的影响和自身的兴趣下,他选择将农业的路子进行到底。10 年来,朱赟德所在的公司已累计承包了 3200 多亩土地。

从 2013 年开始,朱赟德一头扎进了水稻种植领域。从一个农业 " 小白 " 成长为 " 农业公司总经理 ",在这条路上,他没少吃苦头。" 刚回来时血气方刚,但缺乏对水稻种植实践知识的了解,在这个行当做久了以后才发现农业的涉及面真的是很广的,很多东西不是要求你精通,但是确实要去了解。"

朱赟德的办公室里,桌上、书柜里摆满了农业书籍,从最基础的天时天气,到各地的土壤特性,以及最新的病虫植保、肥料和机械介绍书籍,每本书的书角都翻出了毛边。" 多学习,才能多成长!"

为了突破难关,朱赟德每天 " 泡 " 在农田里,向父亲和有经验的农民请教。田间地头成了他的 " 实践场 ",密密麻麻的水稻种植笔记写满了一本又一本。

经过几年攻关,朱赟德所在公司的品牌大米 " 金香溢 " 总产基本可达到全年 1000 吨以上,成为江苏省名牌农产品,在苏州、上海畅销,每年销售额达到 800 多万。

一路走来,朱赟德结识了不少新农人伙伴,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的黎泉也是其中一员。朱赟德和伙伴们经常聚在一起交流水稻科学种植的最新技术,他们把自己深深地扎在田园里,期许着未来农业的新图景。

有文化、有技术、懂经营、会布局,这是像朱赟德这样的 " 新农人 " 的群体特征。在广阔的田野里实践个人的农业梦,朱赟德说:" 需要情怀,但更需要汗水与奋斗。"

从传统农耕到农业全链 " 数字化 "

这几天,朱赟德和工人们正忙着用 " 新农具 " 干农活,朱赟德所在的迎湖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早已实现了水稻生产全过程的 " 机械化 ",正在不断向智能化信息化迈进。

近几年,随着 " 乡村振兴 " 战略推进,望亭镇政府对农业的投入也持续增大。新的发展阶段,高质量的农业发展需要数字科技的加持。

" 传统的水稻栽培方式,无法保证农田产量高、品质好,用‘科学’种田是大势所趋。" 朱赟德发现,新技术对传统农民来说是个 " 短板 ",但却是新农人的优势。2018 年,朱赟德与苏州农机推广站合作,首次在田间进行无人驾驶插秧机插秧测试。2019 年,朱赟德正式引入售价 16 万元的智能无人驾驶插秧机。

无人机撒药、激光平田、智能灌溉、综合流水线育秧苗等都是他在农业圈搞出来的新鲜事。" 新技术新手段的运用,可以克服传统农业的弊端,打造一个更科学更智慧的农业发展模式。"

智能化的农业设备不仅是解放农民双手、建设数字乡村的必要工具,也切实地提高了粮食产量和品质。更直观地来说,如果按照作业 20 天,一个人工每天 300 元来算,一台智能无人驾驶插秧机一个作业季就至少可以节省 6000 元。

此外,无人驾驶插秧机还可以实现人工驾驶和无人驾驶自由切换,有人驾驶时,效率还可在原来基础上提高 10% 至 20%,每天多插 10 余亩地左右。

这些年,从育秧到成米,从经营到销售,朱赟德全程介入,他用更加先进的种植技术手段,研究开发新型肥料、开发水稻新品种、进一步提高农机服务水平和能力。

乡村要振兴,技术是关键。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朱赟德致力于让望亭人的 " 饭碗 " 端得更牢。

从农民企业家到家乡农业 " 辅导员 "

" 新型职业农民 "" 苏州市迎湖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 苏州市农村青年创业创新联合会会员 "" 望亭镇团委副书记 "…… 朱赟德的身上,标签众多,这其中,有一个引人注目的标签:" 家乡农业辅导员 "。

随着 " 美丽乡村 " 特色产业发展步程加快,朱赟德 " 自己一个人干 " 的想法渐渐发生了变化,从安于一隅的农民企业家,到想要带动周边的农户 " 一起干 "" 一起赚 ",他说:" 我想为家乡做点什么,和家乡共同进步。"

经过几年的摸索和实践,朱赟德及其公司逐步开展了农业社会化服务,这种服务模式可以方便农户管理大面积的土地。这几年,朱赟德累计辅导农户运用新技术进行农业种植 1000 余次,他的足迹遍布相城区、高新区,和望亭周边的几个村庄乡镇。他服务的农户水稻面积近 4000 亩,提高农户水稻产量的同时,亩均成本降低 60 元左右,有效带动农民增收,已成为业内小有名气的 " 农业专家 "。

作为一名拥有多重身份的农民企业家,朱赟德既是管理者,也是庄稼汉,既是农民,也是老师。在 " 农文旅 " 融合发展大背景下,他凭借精湛的专业技能,受聘望亭小学校外辅导员,开展点对点式农艺指导,帮助下一代了解、热爱农业,身体力行传承稻作文化。" 我希望可以将水稻实践打造成‘自然认知课堂’,通过科普让所有人尤其是青少年,真正认识水稻、了解水稻,希望青少年能接续新时代的农业梦。" 朱赟德说。(相城区望亭镇供图)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