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 7 日,黔东南州文联开展文艺助力乡村振兴活动,召集全州各协会作家、画家、音乐家、摄影家等一行 17 人来到雷山县西江镇脚尧村,开展文艺助推乡村振兴专题调研活动,不仅出谋划策,还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活动中,文艺骨干们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走访了海拔 1400 米到 1600 米的脚尧茶园基地。该茶园基地位于苗岭主峰的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边缘,是国家级森林保护区的边缘地带。这里处于北纬 26°25 ʺ,林海茫茫,生态良好,空气负氧离子多,长年云雾缭绕,周边没有工业污染,年平均气温仅有 12 ℃,适宜茶叶生长。
记者了解到,脚尧茶叶基地目前共有 3760 亩,年产茶青 280 多吨,平均年产值 2000 多万元,脚尧凭借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多云雾的地理优势 , 生产的脚尧绿茶、脚尧红茶、雷山银球茶等,同时,随着 2019 年贵州省实施 " 贵州绿茶 " 品牌战略,得到市场认可和青睐,产品远销全国各地,甚至海外。
而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山高路远,地处偏僻,不通公路的脚尧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贫困村," 雾当被盖地当床,秋风扫地四壁荒,蕨当主粮灰当盐,有女不嫁脚尧郎 ",是当时山高水寒的脚尧村贫穷的真实写照。从八十年代初开始,脚尧人穷则思变,在时任村支书吴秀忠的带领下,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自力更生,苦干实干,突破重重艰难险阻,硬是闯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坦途。通过大力发展茶叶,1992 年脚尧人均现金收入就已过千元;1996 年,脚尧村就成了全省首批小康村;到去年底,脚尧 45 户 202 人,有茶叶公司 4 家,茶叶加工厂 7 家,茶叶年产值 600 余万元,人均年入 24900 元,一半以上的村民进城买了房,买了车,过上了实实在在的小康生活。
座谈会上,艺术家们纷纷表示,被脚尧人脱贫致富的决心和毅力所感动和激励,特别是脚尧村原支书吴秀忠带领村民,硬是把 7 吨的推土机开上猫鼻梁,开到脚尧村,修通了通向外界的脱贫致富路。
通过多种文艺形式,宣传脚尧村民穷则思变、不屈不挠、敢想敢干的精神,挖掘和寻找新时代脚尧乡村振兴的新起点和新亮点。黔东南州文联主席李文明表示,希望各协会艺术家们,通过写一首歌、拍一个 MV、画一幅画、写一个报告文学、拍一部电影,通过艺术再造和提升,让更多的人知晓脚尧,知晓黔东南以及这里的奇珍异宝,使文艺真正服务于人民,助力乡村振兴,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铸就自己的文化品牌。
巴文燕 姚宁 吴文萍
编辑 周欢/ 统筹 潘欢欢/ 签发 吴如雄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