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贵阳 2022-06-09
8%,贵州绿色经济增幅的背后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2017 年,37%;

2021 年,45%。

5 年时间,贵州绿色经济增幅 8%,取得骄人成绩。

优良生态环境是贵州最大的发展优势,连续多年,贵州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幅位居全国前列,绿色经济增长速度领先全国,同时生态环境质量稳居全国前列,人民生活获得感、幸福感逐步提升。

早在 2016 年,为了明晰什么是 " 绿色经济 ",贵州将 " 绿色经济 " 的内涵界定为:以促进可持续增长和增进民生福祉为目标,以节约自然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基础,不断提高自然资本在发展中的比重,体现人与自然共生共荣。

今年 4 月末,随着全省第二张 " 林业碳票 " 在海雀村 " 落户 ",当地 227 户群众可实现户均增收 4400 多元。

这是继黔西市获得全省第一张国有碳票后颁发的第一张集体林碳票。

在近日召开的毕节市林业碳票调研座谈会上,毕节市农投发展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洪林告诉记者,这张碳票涉及林地面积 7346.5 亩,总的碳减排量可以达到 3.46 万吨,预估碳汇价值 104 万元左右。" 这张碳票将以收储贷的方式,由贵州银行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目前,农投公司共有 3 张碳票,涉及林地面积 6 万亩,碳减排量可达到 26 万吨。" 洪林说。

绿水含金,青山有价。一份来自 2021 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的数据生动诠释了贵州的森林价值:

2020 年,贵州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达到 8783 亿元 / 年,其中:涵养水源 2520 亿元 / 年、净化大气环境 2450 亿元 / 年、固碳释氧 1413 亿元 / 年。与 2012 年的 4275 亿元相比,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增加了 1.05 倍。

"2021 年全省共完成营造林 361 万亩,完成森林经营面积 1000 万亩,为林业碳汇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省营林总站站长宗炜表示。

透过数据,贵州生态环境逐年提升,资源优势逐渐显露—— 5 年来,全省中心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 98%,城市(县城)污水处理率提高到了 97%,森林覆盖率从 55.3% 提升到 62.12%,林下经济发展面积达 2800 万亩,林业产业链产值达 560 亿元,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 3719 亿元 …… 百姓富、生态美的发展新路越走越宽。

贵阳市观山湖区百花湖。

青山变金山 " 颜值 " 能变现

2020 年,贵州正式确定遵义市赤水市、毕节市大方县、铜仁市江口县、黔东南州雷山县和黔南州都匀市五个县 ( 市 ) 为我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旨在积极探索推广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

2021 年,省统计局深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地区开展调研,同贵州师范大学专家开展合作,对 5 个试点县 2018 年的生态产品价值进行了试算。

" 我省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的内容主要包括物质产品、调节服务、文化服务。从生态系统类型来看,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共涉及 7 类生态系统,主要对农田、森林、草地、湿地和城市这 5 类生态系统服务的实物量和价值量进行核算评估。" 省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处处长戚得玉说。

黔东南雷山县通过建立生态产品价值调查核算评估机制,使全县茶叶、天麻、蔬菜以及乡村民宿等 6 个类别 38 种生态产品实现 " 明码标价 ",2.7 万户 9 万余人因此实现增收。" 现在我们村天麻发展不错,在家门口就能赚到生活费和孩子的学费,挺好。" 黔东南州雷山县大塘镇咱刀村村民杨欧余高兴地说。

位于世界遗产梵净山脚下的铜仁市江口县,经济欠发达,财政资金不足,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结果的市场应用机制,有助于将核算结果作为市场交易、市场融资、生态补偿的重要依据。

铜仁梵净山美景。

2018 年,梵净山申遗成功,游客纷至沓来。从事室内设计工作近 10 年的唐吉,看到了家乡的发展机遇,选择回到江口,在综合考量自然生态、地理位置、风俗文化等多种因素后,选择太平镇云舍村的闲置农屋开起了自己的民宿。

" 利用原始生态环境发展旅游,云舍村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唐吉说。2017 年以来,云舍村正式营业的农家乐有 42 余家,客栈住宿 18 家,精品民宿 8 家,日接待游客 3000 余人。

有关数据显示,2021 年江口县全年实现旅游综合人次达 561.33 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 60.46 亿元。全年过夜游客数突破 73.41 万人次,是 2016 年的 4 倍。

生态发展两手抓跑出 " 贵州速度 "

曾几何时,在选择发展方式上,遵义市赤水市也在纠结。部分乡镇在面临引进项目时也有冲动,但电镀产业、太阳能和电池等项目的引进,可能会让赤水面临环境风险。

从实际出发,赤水市开始利用自身的生态资源与优势,探索了一条 " 生态立市 " 之路。

2016 年,赤水市弱化了对乡镇生产总值、招商引资、固定资产投资等目标的考核,同时强化了生态环境保护等工作的职责。同时,依托丰富资源,竹浆纸制品从优到强,竹木家具从无到有,绿色食品加工从小到大,全域旅游多点开花。

事实证明,赤水的生态好了,经济也没 " 滑坡 "。2021 年赤水市森林覆盖率达到 82.51%,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是 2016 年的 1.8 倍。

发展生态产业,最显著的效果还不是政府 GDP 和财政收入增长,而是老百姓收入显著提高。居住在赤水市天台山脚下的殷天福,因为种植竹荪,年收入突破 10 万元。" 我们这里的竹资源丰富,为竹荪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我们的收入高了,日子也好了。" 殷天福说。

遵义赤水大瀑布。

坚决摒弃 " 先污染、后治理 " 的老路。今年六五世界环境日前夕,贵州发布《2021 年贵州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21 年,全省因产业准入政策、重大环境影响等原因不予审批建设项目环评文件 171 个,总投资约 229.07 亿元。

" 黑色 GDP" 不做减法," 绿色 GDP" 就没有加法。最新统计数据表明,2021 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 12.9%,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 1.9%。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比上年下降 3.9%,企业和开发区的绿色发展意识、绿色生产理念和动力进一步提升。

" 下一步,我们将持之以恒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促进企业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升级改造,严把‘两高’(高能耗、高排放)项目准入关口,优质服务重大项目建设,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省生态环境厅厅长杨同光说。

过去,贵州因生态、发展之困,被扼住 " 命运的咽喉 "。

如今,贵州 GDP 中超 4 成为绿色经济,实现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华丽转变。

来源 天眼新闻

编辑 段筠 /编审 李枫 /签发 蒲谋

相关标签

贵州 生态环境 空气质量 幸福感 美的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