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坚实的黄土地上向远望去:只见一条金色的绸带镶嵌在刀削般的群山和一众斑斓的农田之间。她自西向东流,贯穿我的家乡。
朝阳从河边的一角,慢慢地浮了上来,为两岸的草木披上了七彩的霓裳,连破损的塑料瓶都被染上一抹暖黄色,折射出浅金的光芒。瓶身内灌了些水,就要随波飘走时,被一双粗糙的大手捡了起来,那双手的主人就是我的爷爷,他劳苦一生,到老时也闲不下来,每天都要来黄河畔清理垃圾。捡完后,他就搬张小板凳坐在河边,两眼一眯,就是一个下午。有时爷爷也会颇有精神地讲些以前的故事。那时,国家开展 " 三线建设 ",在广阔无垠的大西北建设工厂,爷爷就是在这时候从山东来到了兰州,开荒山,修水库,造厂房。任凭黄土充斥满嘴,任凭黄水掺伴汗水。
随着黄河的奔流不息,那在黄土地奋斗的少年也已老去。在黄河边奔跑的少年们也换了一批,其中,就有我的父亲。爷爷说,我爸爸小时候总会集结一群小伙伴去黄河中游寻宝,无论弹珠、铁片,还是塑料袋,都捡回去。爷爷笑他捡得全是些 " 垃圾 ",倒还算是使河边干净了些。
黄河继续奔啊!流啊!绕过十八道弯来到我面前。听完爷爷讲的故事,不觉已至黄昏。太阳的余晖彻底笼罩住了河面,河面的每一道波纹、每一朵浪花都闪烁出她的光辉。
黄河自西向东流,亘古奔涌,来到我们面前。越千山,转万壑,黄河哺育了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淌过了波澜壮阔的中国发展史。现如今,黄河承载着百舸正争流。
教师评语
本文借回忆祖父、父亲在黄河边成长的经历,表达了对像祖父、父亲一样为黄河和兰州做出贡献的老一辈兰州人的敬仰之情。
文章在综合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基础上,注重了环境描写、细节描写,描绘出爷父两代人朴素坚韧的品格、默默奉献的精神。语言凝练,构思新颖,中心明确,立意有高度,是一篇有深度的美文。
指导教师:王村言
七年级六班 刘妙言
编辑丨安若璇
责任编辑丨石雨涵
值班主任丨韩彤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