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康养水城 2022-06-10
水城区写好“引、育、用、留”四字文章推进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6 月 8 日,记者从水城区相关部门获悉,水城区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不断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聚焦 " 四新 " 重大使命和 " 四化 " 战略要求,优化全区人才发展环境,为推动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构建聚才强磁场,创新模式聚人才。围绕高质量发展需要,打破编制壁垒,提高政策协同,创新引才模式。对于紧缺的高素质人才,实行 " 一事一议 "、高层次人才引进、适当降低准入门槛等原则。同时,不断拓宽选人用人路径,建立合同制管理办法,参照公务员与事业单位招考程序,有效解决基层医务人员、警务力量、消防队伍等人员匮乏问题。目前,通过 " 一事一议 " 方式引进 16 名医疗卫生急需紧缺人才;通过高层次人才引进,区属事业单位引进 107 人,国有企业引进 32 人,民营企业引进 2 人(其中副高职称 8 人,中级职称 52 人,硕士研究生 53 人,其他急需紧缺人才 28 人)。面向社会招聘合同制医务人员 1662 人、合同制警务人员 871 人、合同制消防人员 86 人、合同制村居文书 149 人。

贯彻育才新理念,适应发展育人才。贯彻 " 育才 " 理念,提升人才质量。注重学历教育与技能教育、外出进修和适应性培训、岗位性培训和超前性培训,多角度、全方位提升人才队伍综合能力素质。除从省外市外引进高水平、高能力、高素质、高技能 " 四高 " 人才之外,不断建强壮大本土人才队伍。返聘王葆钧和蹇清卯等专家,深入群众面对面、手把手讲解农业技术知识。组织申报省级核心专家、省管专家," 西部之光 "" 甲秀之光 " 访问学者,市管专家、高层次青年人才等培养计划。同时,每年全区组织各级各类人才培训 100 余期,培训人次 20000 余人。建立了 2 个院士工作站,6 名同志获得市管专家称号,5 名同志获得省级 " 甲秀之光 " 访问学者培养计划。

营造用才生态圈,搭建平台用人才。建立 " 人才 + 团队 + 项目 " 模式,对于高新技术产业和急需稀缺产业,采取 " 用一个核心人物、带一个核心团队、引一个核心项目 " 的方式,搭建创业平台,变个别引进为团队引进,推动玄武岩、锰锂新材料、研发基地等关键技术和高新产业的发展,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鼓励各单位部门到高校直接引进硕士研究生,通过校政合作、校企联姻,先后与北京农学院马挺军教授、中科院刘斌博士、北京理工大学刘先勇博士等高层次人才签订了引进人才协议。积极搭建干事创业平台,实施人才重点培养计划,加强人才基地、院士工作站等平台载体的建设。目前,全区共搭建人才发展平台载体建设 48 个。

健全留才新机制,多管齐下留人才。完善人才遴选制度,将更多优秀奖励名额、职级晋升及专业职称评选名额等向基层倾斜。按照 " 德能勤绩廉 " 的标准,定期对全区在职在编职工进行考核,坚持多元激励和惩戒并举,充分激发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新活力。2020 年以来拟定了《水城区领导干部联系优秀专家实施办法(试行)》《水城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工作协调机制(试行)》《水城区 " 人才之家 " 规范标准建设方案》《六盘水市水城区鼓励支持公职人员领办创办企业或合作社发展农村产业的实施办法(试行)》《水城区领导干部联系优秀专家实施办法(试行)》等政策性指导文件,持续营造爱才、敬才、惜才浓厚氛围,不断优化提升人才服务环境,让各类人才在水城安身安心、一展抱负。

来源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记者 谢勇勇

编辑 李枫 / 统筹 蔡小兰/ 签发 高松

相关标签

培训 高质量发展 事业单位 人才引进 进修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