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献青春才智,追逐青春梦想。
连续四年,无锡以 " 硬核 " 之举打开公开选调大门,放眼全球选拔优秀青年充实党政人才队伍。这项人才计划受到了来自牛津、哥伦比亚、北大、清华等优秀毕业生的青睐,在海内外学子中已成功 " 出圈 ",也让无锡对年轻人的 " 引力 " 变得更足。
2022 年无锡市公开选调海内外优秀青年人才工作于去年 9 月正式启动,从网上报名、线上面谈到 " 云上 " 考评,历时 10 个月,434 名来自全球的优秀青年人才 " 过五关斩六将 ",最终脱颖而出,进入体检和政审阶段。
人选质量持续提升
2022 年我市面向国内 " 双一流 " 建设高校和海外名校(全球排名前 200 强高校)公开选调海内外优秀青年人才,共计划招录 485 人到全市各级事业单位工作,规模约为去年的 1.8 倍。公告一出,报名热度火爆,共吸引 1 万余人报名。
" 历时 10 个月的选拔,最终录用了 434 人,人选质量比往年都有提升。" 据了解,录用人选中,博士生 99 人,占比 22.8%,较去年增长 21 个百分点,THE 世界排名前 50 强高校毕业生 111 人,占比 25.6%,较去年增长 14 个百分点,金融商务、城市建设、应急管理、工程环保等紧缺型专业 220 人,占比 50.7%,较去年增长 4 个百分点。
选调政策持续优化
无锡的这项全球揽才工作开展四年来,紧扣我市高质量发展需求和干部队伍建设需要,选调政策因地制宜、因势而变。
选调规模不断扩大。公开选调规模从 2019 届的 40 人增加到 2022 届的 485 人,四年间增长了 11 倍。
选调对象更加精准。为了适应我市高质量发展需要,从 2019、2020 届不限专业报考到 2021 届细化专业分类招录,再到 2022 届扩大紧缺型专业人才选调规模,有效丰富了我市干部队伍的专业类别,补足了紧缺型专业人才的缺失。
选调政策日趋完善。坚持与时俱进、因需施策,不断优化选调政策、完善选调制度、细化选调标准。今年,更注重以人为本,因时因势增补岗位、递补面谈人选;博士无需参加笔试,根据面谈结果择优录取,为更多优秀人才提供来锡工作的机会。
选调品牌持续擦亮
海外媒体报道 ↑↑
放眼全球、超前布局。去年 9 月,选调工作启动后,我市相关人员专门赴 23 家国内名校现场宣讲,与 C9 高校和境外名校共建选调基地 59 个。无锡成为全国首个在欧盟、世界青年峰会等国际组织上进行宣推的地级市。
今年 2 月以来,我市还策划开展 " 链接青春,对话无锡 " 线上交流活动,邀请境外专家、国际知名组织负责人、世界青年代表等与无锡公开选调人才代表交流互动,制作 14 条 Vlog 全面介绍无锡城市风貌及选调人才风采,在新华社、央广 网、澎湃新闻以及市内各大平台宣推,获时代周刊、中国日报、美联社等 463 家海外媒体深度报道,游览量达 2.1 亿人次。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国际友人发来消息 ↑↑
这些微视频在境内外引起热烈反响,众多国际友人表示:" 疫情结束后一定要来无锡看看!" 据统计,此次活动共吸引近 1000 名海外名校毕业生报考公开选调。
选调红利持续释放
无锡一直高度重视公开选调人才,根据个人特质进行精准培养,将选调人才放到最合适的岗位上,给舞台、搭平台,帮助他们茁壮成长。而今,部分公开选调人才已在无锡这方沃土初露头角。从指尖飞舞的电脑前到服务走访的百姓家,从辛劳的防疫一线到繁忙的项目现场,到处都有公开选调人才的身影。
不少用人单位表示,相较于一般事业身份人员,公开选调人才的适岗性更强、融入性更高,他们入职时间虽短,但都能在各自岗位上发挥较大作用。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公开选调人才已协助单位获得 13 个国家级、34 个省级项目或荣誉,有 1 名多次获得省级以上荣誉的 2020 年公开选调人才走上了副科职领导岗位,为我市现代化建设注入了智慧力量。
6 月 9 日,市委还专门出台了公开选调工作办法,持续加强和改进公开选调海内外优秀青年人才工作,充分发挥选调工作在吸引储备优秀人才、改善干部队伍来源结构、优化干部成长路径、加强基层队伍建设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办法要求坚持政治标准、依法择优选调;坚持人岗相适,强化跟踪培养;坚持客观规律,及时统筹使用;坚持分级负责,实施动态管理。进一步明晰了培养路径,细化了培养举措,强化了激励保障,为公开选调人才构筑起健康成长的生态圈。
来源:无锡日报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