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2022-06-13
改革促发展!苏州“高企”突破1.1万家,创新制度推进长三角一体化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记者 卢河燕 熊平平 / 文 顾炜 / 摄)6 月 13 日上午,江苏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 " 奋进新江苏 建功新时代 " 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改革开放专场。发布会上,苏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顾海东介绍苏州改革开放的发展成就。十年来,苏州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着力增创体制机制优势,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的苏州答卷。地区生产总值由 2012 年的 1.2 万亿元增长到 2021 年的 2.27 万亿元,居全国第 6 位;规上工业总产值由 2.9 万亿元增长到 4.1 万亿元,居全国第 2 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 1204 亿元增长到 2510 亿元,居全国第 4 位;进出口总额由 3057 亿美元增长到 3921 亿美元,居全国第 4 位。

推进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

对于近十年苏州在改革开放上的工作,顾海东将其总结为 " 四个聚焦 ":聚焦科技体制机制瓶颈制约深化改革,以改革精度提升创新浓度;聚焦对内对外开放焦点难点深化改革,以改革破题提升开放能级;聚焦生态环境顽瘴痼疾深化改革,以改革韧劲提升人居品质;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深化改革,以改革力度提升民生温度。

△苏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顾海东

具体成绩上,在对外开放方面,苏州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共享国家重大改革红利。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62 项重点改革有序实施,32 项制度创新入选示范区典型案例。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北向拓展带加快建设,虹桥—相城沪苏合作商务会展区有力推进;太仓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 700 万标箱。

自贸区苏州片区影响力不断扩大,累计形成全国全省首创及领先的制度创新成果 130 余项。苏州工业园区在全国经开区综合考评中连续 6 年位居第一。获批全国 6 个中日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之一。昆山建设全国首家两岸特色金融改革试验区。融入 " 一带一路 " 步伐加快,沿线 34 个国家和地区共投资 459 个项目,中方协议投资额 61 亿美元,占全市境外投资总额的 28%。

关键领域重要突破,"高企"突破 1.1 万家

围绕关键领域改革是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顾海东介绍,苏州在关键领域改革取得重要突破。

全国首个先进技术成果区域转化中心成功落户。获批建设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数字人民币试点成效明显,累计落地场景 57 万个,2021 年交易额全国第一。

高端要素加快集聚,入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创业类人才总量连续 9 年位列全国第一,连续十年入选 " 外籍人才眼中最具竞争力的中国城市 "。创新主体不断壮大,有效高企、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达到 11165 家、17942 家,均居全省第一;" 智改数转 " 经验做法在全省复制推广;科创板上市企业 38 家,位居全国第三;全球 " 灯塔工厂 " 累计达 5 家、占全国的 1/6。

环境质量明显改善,长江流域禁捕退捕成效显著,长江干流及主要通江河道水质全部达到Ⅲ类以上;制定出台太湖生态岛条例,太湖连续 14 年安全度夏。成功发行规模 2 亿元的省内首单 " 碳中和 " 绿色债券。

居民收入上,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城乡收入倍差从 2012 年的 1.93 缩小至 2021 年的 1.85,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6.82 万元,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 5 位。医疗卫生上,获批国家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城市,实现医保同城同服务,与全国 97.6% 的统筹地区实现普通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建成全国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

防疫生产两手抓,努力当好全省经济发展 " 压舱石 "

顾海东说,苏州坚决贯彻党中央 " 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 " 重大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发展的影响。

一方面,想方设法用改革的办法破解企业复工复产难题。先后出台实施企业纾困 46 条、服务业纾困 20 条、文旅纾困 18 条、稳住经济大盘工作方案等政策。截至目前,全市 1.2 万家规上工业企业全部正常生产。另一方面,开展 " 外企服务月 "" 重点外资项目推进月 " 等活动,聚焦世界 500 强和头部企业,持续开展 " 云招商 "" 云签约 "。1~5 月,预计完成进出口 1610 亿美元,同比增长 9.4%;预计实际使用外资 52 亿美元,同比增长 65%。

" 坚持向改革要动力,以开放促发展,努力当好全省经济发展的‘压舱石’。" 顾海东表示,一是加快降本纾困。深入开展企业大走访,解决企业生产经营等方面的各类问题诉求。二是坚持扩大内需。用好数字人民币,办好 " 苏新消费 · 笑拼苏州 " 购物节。适度超前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刚性和改善住房需求,推动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三是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打造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推进 " 环太湖科创圈 "" 吴淞江科创带 " 建设。四是稳定外资。引导存量外企未分配利润向研发中心、投资性总部再投资。

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破局开路,重点做好这四方面

如何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持续推进改革取得更大突破?顾海东表示,下一步,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破局开路,奋力谱写 " 强富美高 " 新苏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一是始终坚持市场化原则,激发市场主体新活力。对国资、民资和外资一视同仁。推动 " 有效市场 " 和 " 有为政府 " 双向奔赴,对国资、民资和外资一视同仁,全方位投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二是始终坚持法治化道路,探索社会治理新模式。加强科技创新、生态文明、公共数据等重点领域立法。争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城市,全面打响 " 苏城善治 " 品牌

三是始终坚持国际化方向,塑造对外开放新格局。健全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深化中新、中德、中日等平台建设,推进苏州自贸片区试点经验集成创新。

四是始终坚持数字化转型,构筑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全力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加快数字社会建设,在教育、医疗、社保、养老等领域普及推广便捷化智慧服务。打造全国数字政府样板城市。

(编辑 陈海静)

相关标签

苏州 长三角 深化改革 改革开放 技术创新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