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银保监会官网消息,近期,银保监会监测到有不法网站假冒银保监会等金融监管部门,发布带有 " 银保监会认证 "" 中国银保监会 " 等不实信息内容,并以 " 官方回款 "" 清退回款 " 等名义实施诈骗。银保监会提示,金融消费者要提高警惕,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如发现此类涉嫌诈骗犯罪线索,应立即向公安机关等有关部门报案或反映。
银保监会提醒,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从未设立或授权设立任何 " 官方回款 "" 清退回款 " 等渠道。
银保监会根据国务院授权履行行政管理职能,依法依规对全国银行业保险业实行统一监督管理,维护银行业保险业合法、稳健运行。各银保监局作为银保监会的派出机构,在银保监会的授权范围内履行监管职能。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是金融监管机构职责,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不会向消费者收取任何名目费用。
若有以 " 中国银保监会 "" 银保监会认证 " 等名义,或自称银保监会、某银保监局的工作人员联系消费者,假借监管权威要求转账、汇款、交费等行为,消费者要保持高度警惕,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也可向银保监会或当地银保监局反映,银保监会及各银保监局联系电话可通过官网 www.cbirc.gov.cn 查询,相关情况也可通过拨打 12378 热线反映。
值得注意的是,不法分子常常以 " 官方回款 "" 清退回款 " 名义欺骗群众,编造 " 成功案例 ",利用消费者急于回款、挽回损失等心理,以达到骗取资金的最终目的,消费者要谨防 " 回款 " 类诈骗侵害。
类似的诈骗手法有针对 P2P 网贷机构出借人的 " 回款 " 诈骗、" 官方回款 " 诈骗以及 " 虚假投资理财 "" 虚假网络贷款 "" 解债上岸 "" 代理退保 "" 白条代偿 "" 银行直存 " 等,均是利用消费者急于解困、急于挽回损失等心理特点,侵害消费者信息安全、财产安全,造成消费者财产损失。
事实上,银保监会多次发布过有关风险提示,提醒消费者要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警惕被不法分子套取银行卡密码、短信验证码、身份信息等个人敏感信息;小心不明身份人员提出的转账、收费、充值要求,防范连环诈骗套路;对不明来源的 " 小道消息 "" 内部消息 " 以及网站信息、微信群信息等网络平台传播的非官方发布信息,要提高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避免误入骗局,受到 " 回款 " 类等各种诈骗手段的侵害。
来源 人民网
编辑 段筠 /编审 李枫 /签发 蒲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