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6 月 14 日," 让‘大家’告诉大家 " 系列活动之 " 老歌与新声 " 罗洪声乐分享会在广州举行。广东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广州市音乐家协会主席罗洪现场讲述了其从事音乐教育 36 年来的经验与心得,同时邀请多名声乐弟子现场示范,为参与活动的线上与线下观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声乐公开课。
上世纪 80 年代,罗洪从中国音乐学院毕业后来到广州,如今已从教 36 年,歌手周笔畅、俞灏明都曾是他的学生。经过了大量的艺术教学实践,罗洪对于歌唱有自己的要求,他总结说:" 首先是音准,即节奏要准确;其次是音色,应该富于变化;第三是声音要有强弱对比;第四,表演者咬字时需要做到字正腔圆,最后,演员在舞台上也要将情感声情并茂地呈现出来。"
在罗洪眼中,歌唱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技术。他说," 没有很好的技术去支撑,光会唱歌是不行的,反过来说,假如你有一把很好的嗓音,但你不会唱歌,这也是一个遗憾的事情。" 罗洪认为,表演者掌握了歌唱技术,不仅能有效提升当下的演唱效果,还有利于找到适合自己的歌唱方式,进而将自己的艺术生命延长。
学习美声出身的罗洪,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方法,经常会要求学生做到用气、用情、字正腔圆。对此,他解释称:" 用上了气以后,声音会传得远,演唱的时候就不会吃力,也不容易疲劳,这是歌唱的关键;用情,则是所谓声情并茂,能带给观众更强的艺术感染力;第三个是字正腔圆,咬字准确了,声音自然就会圆润动听。"
在教学时,罗洪还善于因材施教。活动现场,他邀请了多名学生为观众逐一示范,他则亲自弹奏钢琴伴奏,并对学生表现进行一一点评,生动再现了教学场景,让现场观众大饱耳福,并获取了很多声乐知识。
采写:新快报记者 徐绍娜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