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日报·ZAKER兰州 2022-06-15
消费者须警惕冒用银保监会名义“清退回款”诈骗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6 月 15 日,甘肃省保险行业协会转发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 2022 年第 4 期风险提示,提示金融消费者提高警惕,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警惕冒用银保监会名义的 " 清退回款 " 诈骗,如发现此类涉嫌诈骗犯罪线索,应立即向公安机关等有关部门报案或反映。

近期,中国银保监会监测到有不法网站假冒银保监会等金融监管部门,发布带有 " 银保监会认证 "" 中国银保监会 " 等不实信息内容,并以 " 官方回款 "" 清退回款 " 等名义实施诈骗。上述诈骗行为侵害金融消费者权益,损害监管机构声誉,造成了恶劣影响。据悉,中国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从未设立或授权设立任何 " 官方回款 "" 清退回款 " 等渠道。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是金融监管机构职责,中国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不会向消费者收取任何名目费用。

若有以 " 中国银保监会 "" 银保监会认证 " 等名义,或自称中国银保监会、某银保监局的工作人员联系消费者,假借监管权威要求转账、汇款、交费等行为,消费者要保持高度警惕,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也可向中国银保监会或当地银保监局反映,中国银保监会及各银保监局联系电话可通过官网 www.cbirc.gov.cn 查询,相关情况也可通过拨打 12378 热线反映。

记者了解到,不法分子常常以 " 官方回款 "" 清退回款 " 名义欺骗群众,编造 " 成功案例 ",利用消费者急于回款、挽回损失等心理,以达到骗取资金的最终目的,消费者要谨防 " 回款 " 类诈骗侵害。

对此,银保监会多次发布过有关风险提示,提醒消费者要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警惕被不法分子套取银行卡密码、短信验证码、身份信息等个人敏感信息;小心不明身份人员提出的转账、收费、充值要求,防范连环诈骗套路;对不明来源的 " 小道消息 "" 内部消息 " 以及网站信息、微信群信息等网络平台传播的非官方发布信息,要提高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避免误入骗局,受到 " 回款 " 类等各种诈骗手段的侵害。

银保监会提醒广大消费者:要树立理性投资、理性借贷观念,通过依法取得金融业务经营许可的机构获取金融服务,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如发现涉嫌违法犯罪线索,请立即向公安机关、相关部门报案或反映。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薛晓霞

责任编辑丨安娜

值班主任丨郭俊宇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