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 我国是房颤大国,房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得了房颤该如何生活?如何与房颤相处?为了切实提高房颤患者对疾病的正确认识,减少卒中的发生,6 月 13 日下午,现代快报 " 名医天团 " 直播间邀请到了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徐伟教授,与大家聊一聊安心抗凝、快乐生活,解决大家在房颤治疗中的困惑和不安。本次活动由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特别支持。
问:房颤在我国的发病情况?
徐伟:2018 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把房颤作为慢病管理列入了临床路径的管理。房颤在心血管病领域内,是非常常见的心律失常的疾病。房颤的发病率是 1.6%,全国一共有 2000 万的患者,那么在这些患者当中,发生中风的几率相对而言还是比较高的,特别是在高危的人群中。
问:房颤发病的原因是什么?
徐伟:在我国,发生房颤的第一位的原因是年龄,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大,心脏的功能就要发生退化,心房肌会发生纤维化,就导致心房的扩大,舒张功能的障碍就导致心房的扩大,就会导致房颤的发生。有数据统计显示,在 70 岁以上的人群中,每 100 人中就有 6-7 人会发生房颤;到了 80 岁,100 人就有 11 人会发生房颤;到了 90 岁的年龄,100 人有 40 人会发生房颤。
第二位的原因是高血压,如果高血压 5 年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就会出现房性心律失常,严重时出现房颤。
第三位的原因是冠心病、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的病人,在临床上还有一些其它心脏病的病人,比如心肌炎、心包炎等。还有一些疾病跟心脏没有关系,也会引起风颤,比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肺心病等。
问:房颤和脑卒中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徐伟:正常情况下,心脏在有规律的波动,跳动 60 — 100 次,心房和心室就像上下级之间的关系一样,心房波动一下,心室就跟在后面波动一下,房室之间是同步的。
所谓房颤就是心房发疯了,它不听 " 司令部 " 的指挥,我们正常人的心脏有个 " 司令部 " 叫窦房结,心房是听窦房结的指令," 司令部 " 发放指令以后,心房跟着 " 司令部 " 的指令进行收缩舒张。一旦发生房颤,心房不听 " 司令部 " 的指挥,心房电活动在心房里面打转转、绕圈,那么这个时候心房是以 500-600 次的频率在悸动。当心房失去了有节律的收缩后,心房里血液流动就缓慢了,心房外面的心耳也就不收缩了,血液一旦在这个心耳当中不流动了,就会带来血液的凝固,就会形成血栓。一旦血栓从心耳脱落到心房以后,就顺着血流进入心室,再顺着血液循环进入我们的全身,如果跑到脑子,就会造成脑卒中;如果到肾脏,就会引发肾卒中;如果到脾脏,就叫脾卒中;如果到了肠道,就叫肠卒中。
问:发生房颤的症状有哪些?
徐伟:房颤的时候,我们的心律是非常混乱的,快慢不一,一会儿快一会儿慢,患者会出现心慌、心悸、胸闷气短。如果这个病人有冠心病,血管有狭窄,那还会引起心绞痛。房颤一旦发生,心房失去有规律的收缩,排血量会明显下降,就会引起血压下降,最严重的甚至引发晕厥。对于有部分人,房颤还会引发交感神经兴奋,出现恐惧的感觉,而且人会抖动。
在房颤的患者当中,有 30% — 40% 的病人可能没有症状,患者往往是因为体检才发现自己有房颤的。这部分患者的耐受力比较强,对心率快慢不敏感,就像今天我在门诊看的一个患者,他的心脏一直跳动 150 次,但是患者反映自己一直没有感觉,经过检查发现,他的心脏功能已经出现障碍了。还有部分老年患者的房室传导性能有问题,他心房传递到心室的房室结出现故障了,那么就带来心房跳动很快,但心室跳动并不快,也就在六七十次,那患者就感觉跟正常心脏的跳动给差不多,就没有症状。
问:如何看待房颤筛查?哪些人需要去做筛查?
徐伟:2021 年欧洲心脏病学会,以及中国 2022 年最新房颤管理的指南当中明确提出要加强房颤的筛查。对一些高危的人群,比如 65 岁以上的人群,同时合并有危险因素的,比如高血压、糖尿病、老年性瓣膜疾病、心功能不全的这样一部分人群,要注意筛查。75 岁以上的人群一旦发生房颤,就是中风的高危人群,所以这些病人如果他有房颤,又没有筛查出来的话,很多就表现为中风,导致致残致死真是非常可惜。
所以,要求 65 岁以上的人群要接受机会性的筛查,就是你到医院来做其他检查时,最好做个心电图的检查。75 岁以上的人,现在的指南就要求必须接受系统性筛查,每年都必须要查心电图,要看看有没有房颤。随着现在临床上对于房颤筛查的重视,有越来越多的房颤患者能被发现,不仅提高了我们对房颤的知晓率,也使更多的患者能更早地接受治疗。
另外,现在有一些家用的心电筛查的装置都可以用来检测心电,比如智能手表、便携式的心电记录仪等,大家可以选择来用。
问:什么是抗凝?它和房颤有什么关系?
徐伟: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是正常人的 5 — 7 倍,所以就要进行干预。目前唯一得到循证医学证明的,就是抗凝治疗和左心耳封堵术。左心耳封堵术做为介入治疗,其费用比较高,很多病人不能接受。抗凝治疗就是应用抗凝血的药物 , 对已经发生的血栓进行治疗或预防血栓的发生,它是永远的基石,因为它能够解决绝大部分病人的问题。但是抗凝治疗目前在临床上还是非常不乐观的,因为在我国抗凝治疗的知晓率很低,只有 30% 多的病人知道抗凝治疗。此外,就是抗凝治疗的治疗率和达标率低,这就导致了临床中很多房颤患者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抗凝治疗。
另外,对于房颤患者,临床上要把真正导致中风的高危人群要筛查出来,这是心血管医生要去做的。临床上判断风险高低的有一个方法就是积分制,比如 75 岁以上的积分是 2 分,65 岁— 75 岁的积分是 1 分,糖尿病的病人是 1 分,高血压的病人也是 1 分,还有心衰的病人也是 1 分,已经有过中风的病人是 2 分,有过小中风(突然有一天手指突然出现麻木,不能动了)的是 2 分,还有女性也是 1 分。如果一旦你的积分达到 3 分,那么你就一定要接受抗凝治疗。
问:房颤患者有的担心出血问题拒绝抗凝,你如何看待?
徐伟:这个问题非常好,抗凝治疗能防止血栓的形成,但如果这个病人有一些出血的高危因素的,那么他在抗凝治疗的同时,又会形成出血,所以抗凝治疗是一把双刃剑。不过,通过抗凝治疗,病人获得的好处是 97% 左右,出血的可能性只有 2% — 3%,其中在 2% — 3% 当中可能只有 1% — 2% 是致命性的大出血。
临床上,对于抗凝治疗,医生一定会告知病人出现所有的情况。同时,医生会帮助患者选择一个合适抗凝药物,另外,医生也会做很多细致的工作,把病人可能因为抗凝药物带来的风险,想办法规避和减低。比如血压高的患者,要建议患者把血压先降下来;饮酒的患者要戒酒;肾功能不好的患者,要建议患者及时检测指标。一个好的医生实际上既能让病人接受很好治疗的同时,又能把病人的风险降到最低,从而让病人能够获得最大的好处。
问:在抗凝期间一旦发生出血,像牙龈出血,应该如何及时处理,需不需要立即停药?
徐伟:无需处理:对于小出血,如刷牙时牙龈出血,皮肤磕碰后有出血点等,可以不用管它,一般影响不大。需要就医:对于大小便出血或突然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头晕等情况时,危害相对比较严重,需要立刻就医。服用口服抗凝药,整体而言是获益大于风险的,安全合理的抗凝治疗可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
现代快报 + 记者 任红娟 梅书华 / 文 顾炜 张治纲 / 摄
(编辑 张宇)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