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ZAKER广州 2022-06-16
广州各级水务部门闻“汛”而动,全力筑牢汛期水安全防线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新快报讯 目前,广东处于 " 龙舟水 " 关键期,多地暴雨不断,河流水位上涨明显。同时,珠江正于 6 月 15 日、16 日出现近两年以来潮位最高的天文大潮。当前,广州仍处于 " 龙舟水 " 降雨集中期,本轮强降雨还将伴随西、北江洪水下泄、天文大潮等因素叠加," 雨洪潮 " 三碰头防御形势严峻。广州市三防总指挥部于 6 月 14 日 10 时将防汛Ⅳ级应急响应提升至Ⅲ级,并于 6 月 15 日 8 时启动防汛二级应急响应。市水务局和各区水务部门闻 " 汛 " 而动,全力采取措施应对本轮强降雨,筑牢汛期水安全防线。

市水务局:高度重视提前部署、抢抓防御

广州市水务局于 6 月 14 日 12 时 30 分、20 时两次组织精干力量,会商研判、提前部署、抢抓防御。珠江堤防巡查单位、维护管养单位开始 24 小时值班备勤;落实 24 小时领导带班和应急值守,对重点堤防、重点涉河项目、企业防洪挡板进行巡查检查。在高潮位时段和退水位时段,对重点堤段进行拉网式检查,发现倒灌、内涝情况立即处置。同时,要求各区各单位严格执行 24 小时值班值守制度,严格落实水利工程 " 三个责任人 " 和 " 三个重点环节 " 相关人员均已在岗待命,确保发生险情后可以第一时间进行有效处置。

市水务局及时指导各区各单位强化落实防汛物资、人员、设备等,严密监控、科学调度水库及拦河闸坝运行,在确保安全前提下精准削峰、错峰、拦洪,避免大量下泄洪水形成恶劣组合。加强小型水库、病险水库管理,落实小型水库汛期每日不少于 1 次巡查,对超汛限水位的水库,则立即赴现场开展巡查。强化流溪河、派潭河、黄龙带水库、流溪河水库等骨干河道及水库堤防防御,增派人员物资等落实好巡查整治、应急布防、人员转移等工作。

为全力落实排水防涝,市水务局着力强化区域应急处突能力。中心城区共计出动抢险组 121 组;市防汛抢险一、二队分别在从化区大坳防汛基地、白云区广清基地和钟落潭基地备勤待命;重点利用东濠涌泵站等外江泵站的强排能力,配合采用大型 " 龙吸水 " 等移动抽排设施,及时排干区域积水。精准落实河湖预腾空。开展河涌、湖泊、管网的预腾空,确保河涌低水位运行,湖泊增加调蓄能力;全面加大污水处理厂抽升能力,降低管网运行水位。强化重点部位管控。水务、交通、住建等部门强化布防,加强全市泵站、闸门的值班值守和全面排查,确保设施正常运转;加强金穗路、中大北门隧道、广州大道等重点道路、涵洞隧道的值守防御,发现倒灌积水的第一时间采取强排措施,两端封闭涵洞隧道,禁止行人车辆通行;加强对地下车库、下沉式广场、地下空间、工地基坑的值守防御。

番禺区:全力应对本轮强降雨

番禺区高度重视本轮暴雨防御工作,目前各级各部门正落实汛期 24 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基础上,各镇街、部门均安排有经验的专业人员值班值守,确保有突发情况能及时高效处置。各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各镇街对堤防泵闸等水利设施、水浸风险点、地质灾害隐患点等重要部位,并对地下空间、下凹式涵隧、棚户、危房和溪河沿岸建筑物等重点部位和薄弱环节等开展全方位无死角的 " 扫描 " 反复排查,压实安全管控责任,提前落实针对性整治防范措施。对发现的风险隐患立行立改,暂无法立即整改到位的,立即落实人员队伍、物资设备、应急处置预案。

截至 6 月 14 日 15 时,针对本轮降雨,番禺辖区河涌、水库、山塘等水体已提前预腾空。全区共布防水浸风险点 63 处,布防人员 258 人,出动(预置)排水泵 74 台、车辆 58 辆,3 台 " 龙吸水 "、41 组发电机组均已备勤,清疏管网 1.2 公里。为应对今年区内首场洪水过境,全区共出动 200 人次,巡查外江堤防 90.59 公里、水闸 60 座、泵站 13 座,排查和整改隐患 2 处。

从化区:扎实做好各项防汛工作

暴雨当前,从化区各相关部门闻 " 汛 " 而动,广大党员干部冲在一线,做好防汛工作,守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从化区温泉镇提前部署,落实值班值守制度,要求各班子成员和包村组长一定要在自己所包村居,密切关注天气和水位情况,并开展三方面工作:一要保证人员应转尽转,无伤亡;二要做好巡查,将水浸和山泥容易倾泻的地方拉警戒线,避免人员经过;三要做好避难场所和物资的准备,随时准备大规模转移。

城郊街道及时将预警信息和防御指令提前传递到村(居)和处于危险区的群众,指导基层和群众采取有针对性的防御措施,并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和 24 小时值班制度,全面掌握水情雨情险情,及时进行处置。

由于长时间暴雨天气,导致流溪河水位暴涨。6 月 14 日 11 时 50 分,从化区街口大桥和黎塘河桥全桥临时封闭,解封时间待具体天气及水位情况而定。桥梁临时封闭期间,一切通行车辆及行人严格听从现场管理人员指挥,不得随意通行。

经历长时的暴雨侵袭,当前从化区部分地区出现山体滑坡、路面水浸等险情。6 月 13 日起,从化区交通运输局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全体职工分片上路实时开展巡查与抢险工作。14 日一早,应急抢险分队赶赴现场,实现随断随抢、随抢随通,全力确保交通动脉畅通平安度过汛期。交警部门也安排人员现场指挥交通,确保车辆通行畅通。

海珠区:全力做好防汛备汛

记者从海珠区水务局获悉,目前已召开专题会议部署防汛备汛工作,明确应急、住建、水务、规划资源等部门及各街道职责,严格落实 24 小时值班值守。全面排查辖内风险隐患点,全部落实防控措施。对河涌、桥梁、涵洞(隧)等实行全程动态监管,落实重点部位专人驻点值守,建立 80 支防汛抢险队伍,备齐大流量抽水泵 26 台、冲锋舟 24 艘。

全面排查隐患部署暴雨防御,派员检查在建水务工程情况,排查水利设施情况,巡检排水设施。落实值班值守、抢险力量准备,水务设施调度,及利用智慧水务系统落实值班人员 24 小时实时监测水雨情。

据介绍,海珠区珠江堤岸防洪挡板已全部安装,共有珠江前后航道防洪挡板 99 处,总长度 1152.25 米,海珠岛形成防潮闭环;水务部门加强水闸、泵站、蝶阀等水务设施调度管理,提前腾空河涌涌容 380 万立方米,最大程度容纳雨水。

区内两处区域发生较为明显江水倒灌,梅园西路于 6 月 15 日 12 时 30 分左右发生江水倒灌,路面积水约 20cm,14 时左右积水已退;大元帅府对出马路 11 时 40 分左右发生江水倒灌,路面积水约 10cm,13:30 左右积水已退。

据悉,截至 15 日 14 时,海珠区出动巡查人员 1483 人次,排查珠江堤岸、危房、低洼易涝点 400 余处,确保全区平稳安全运行。下一步,将继续加强应急值守,密切关注天气变化,

白云区:筑牢防汛安全防线

为应对此次降雨及天文大潮,白云区水务局根据气象水文预报信息,科学调度全区水库、水闸、泵站进行 " 预腾空 ",联合镇街组织低洼地区居民提前转移。白云区防汛机动抢险队分头前往各个积水风险点进行布防,带上了铁马、雪糕筒、抽水泵等各类抢险工具,全力以赴做好布防工作。

白云区水务局分管领导、值班领导及业务科室全程参与白云区三防指挥部防暴雨联合值守工作,共出动抢险车辆 74 台,抢险人员 413 人,水泵 95 台到 71 处积水风险点进行布防。

增城区:" 一点一策 " 消除防汛风险隐患

14 日 1 时至 14 时,增城区平均面雨量达 81.9 毫米。其中,派潭镇七境小学站录得全区最大降雨量 233.5 毫米,其次为大封门 212.1 毫米,派潭镇平均面雨量达 176.2 毫米。

据介绍,增城区三防办于 14 日 1 时启动全区防暴雨四级响应。9 时 10 分起启动派潭镇防暴雨一级应急响应,持续性强降雨造成派潭镇派潭河及支流灵山水沿线低洼处村居出现水浸。对此,增城相关职能部门有序开展抢险救灾工作。

此前,增城各级各部门梳理了 2022 年重点防汛风险隐患台账。对于每一处隐患点,均制定了 " 一点一策 " 整治方案,努力把每一处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进一步完善特殊群体转移 " 四个一 " 工作机制,建立了包含特殊群体(独居老人、伤残人士和留守儿童)在内的转移台账,明确转移对接人员,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强降雨期间,增城各级各部门严格按照三防预案,镇街、部门联动,形成合力,有条不紊开展应对处置工作。派潭镇共有 4 支应急队伍 890 人投入抢险救援,区水务局、区武装部、区消防救援大队等职能部门派出 100 余人的队伍及冲锋舟前往支援派潭镇。派潭镇迅速投入抢险救灾工作相关职能部门和各村委干部及时做好水浸路面警戒工作,转移疏散受灾群众,引导群众远离危险地区,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南沙区:筑牢防汛 " 安全坝 "

为保障区内安全度汛,广州市南沙区纪委监委第五派驻纪检监察组立足监督职责进行靶向监督,督促区应急局(三防办)、区水务局等相关职能部门落实防汛责任。

纪检监察组重点监督检查应急预案、隐患排查、物资保障、值班值守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督促相关单位完成雨水管清疏养护约 300 公里、维修更换雨水篦子 75 个和雨污水检查井 312 个、加装雨水检查井和污水检查井防坠网 120 个、及时处理水浸和积水问题投诉 5 宗,以强有力的监督,助推区内防汛工作稳步有序开展。对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纪检监察组督促区水务局等相关单位限时整改并跟踪督办,确保问题整改到位、整改彻底。严明防汛工作纪律,利用 " 廉洁南沙 · 胜在有您 " 信访举报二维码等方式畅通信访渠道,让监督 " 耳聪目明 "。

天河区:一点一排水,定点定人定设备

为做好 " 龙舟水 " 强降雨防御等防汛安全生产工作,天河区水务局近日结合水文大潮的防御,进行了防汛事项再组织、再排查等工作,已全面排查包括排入珠江的主要河涌等 40 条河涌,以及全区 30 多个人工湖、20 多个塘坝、5 个水库等水利设施安全运行情况,确保所有水利设施按设计标准正常运行。

入汛以来,天河 8 个水闸、6 个泵站等站闸设施严格落实 24 小时值班值守,并且实时监测水文水位情况,尤其天文大潮期间每日及时开展预腾空工作以保障所有山塘水库在汛限水位以下安全有效运行。

6 月 14 日上午,天河区水务局已组织完成天河辖内珠江沿线防洪挡板安装工作,并安排专人不间断巡查,确保珠江沿岸倒灌风险点的防御安全。此外,进入 " 龙舟水 " 强降雨以来,天河区水务局全面排查排水管网 2400 多公里,实施清疏的管网 70 多公里、检查井 1463 个、收水篦子 2182 个,切实处理排水口阻碍问题 198 处,修复井盖 151 座,确保雨水收集排放系统通畅。

在落实强降雨现场应急抢险准备方面,天河区水务局实行 " 一点一排水应急预案 "" 定点定人定设备 " 机制,组建 20 多组水务应急抢险队伍,落实抢险车辆、泵等应急抢险设备,并实行抢险队伍 3 班倒制度,24 小时备勤。同时,天河区水务局挂点干部 "AB 角 " 轮班,共同与现场抢险队伍严格落实雨前清疏、雨中清理、雨后清障的 " 三清 " 制度,确保内涝风险点排水设施正常使用、排水畅通。

荔湾区:全区水利设施总体达到安全度汛要求

6 月 15 日上午 8 时,广州市荔湾区将防汛四级应急响应提升为防汛二级应急响应。记者从荔湾区了解到,荔湾区防洪高程最低为沙面北街 2.9 米,其他高程均高于 3.4 米。本次天文大潮,除沙面大街、沙面北街、沿江西路、黄沙水产市场等因拍门、挡板渗漏出现短时倒灌,造成轻度内涝和轻度积水外,其余地区均未发生中度以上倒灌和漫堤等险情灾情,全区防汛形势总体平稳。

荔湾区水务局工作人员介绍,地势低洼的沙面岛、增埗村是易发生江水倒灌或漫堤的重点区域,已提前组织抢险队伍进行应急布防,及时解决积水问题,并组织市排水公司对以上区域沿线的 9 个雨水拍门进行检查,确保密闭性良好。

记者了解到,6 月 15 日中午 12 时沙面大街南边开始淹水,大街 15 号部分居民楼出现浸水现象。沙面街道第一时间协调水务局工作人员进行抽水排水。截至 13 时 30 分,沙面街道共转移 7 名群众,暂无人员伤亡、道路堵塞等情况。" 沙面岛三防形势总体逐渐趋于平稳,排水防汛持续进行中。" 沙面街道工作人员表示。

" 增埗村是荔湾防汛的‘老大难’,近百年来每年‘龙舟水’都因地势低洼和倒灌等造成水浸入屋,影响居民安全。" 西村街道工作人员介绍,潮位一度和 " 山竹 " 时期的历史最高峰相差仅 30 公分,但由于已提前做好防洪工作,全村未发生水浸入屋和水浸现象。

17 时许,记者在沿江西路看到亲水平台的北侧、西侧和东侧已架起了 5 格高的防洪挡板,珠江水面距离亲水平台堤岸尚有一段距离。部分商铺门口已备好沙袋,一位工作人员介绍,14 日上午 10 时广东防汛 IV 级应急响应提升至Ⅲ级后,他们就已在店门口架起 4 格防洪挡板。

" 目前全区水利设施总体达到安全度汛要求。" 荔湾区水务局工作人员介绍,为应对外江超百年一遇的洪峰水位,截至 6 月 14 日晚,区内 47 个企业岸线单位已全部安装防洪挡板或修建固定挡水设施,并安排专人 24 小时值守盯防。此外,通过水闸泵站调度,荔湾共腾空内河涌库容约 160 万立方米,对区内约 1590 公里的管网设施进行抽排,预先降低管网水位,腾空管网库容。在汛前已对花地河、广佛河、佛山水道、平洲水道等重点河道、外江以及全区 62 座水闸、45 座泵站进行隐患排查和整改。

荔湾区防汛防旱防风指挥部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全区预置了 1405 名抢险救援人员,包括水务、民兵、公安、消防、房屋、绿化、燃气、电力、医护等专业抢险队伍人员。此外,还有 97 台泵、2 台 " 龙吸水 "、156 台抢险救援车、71 台橡皮艇、14 台冲锋舟等应急救援装备,重点对全区低洼片区、地质灾害点、下凹式涵隧、地下停车库、地铁站点、亲水平台、17 个内涝点、在建工地、危房等薄弱环节和区域进行布防。

采写:新快报记者 许力夫 通讯员 赵雪峰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