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谷伟 潘荣 文 / 摄)6 月 16 日," 奋进新南京 建功新时代 " 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经济发展专场举行。南京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郭玉宁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南京深入实施制造强市战略,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等各项工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成效明显,从 2012 年到 2021 年,南京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7.9%。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成功入选国家级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城市,人工智能算力跻身全国第 4。
高技术制造业投资近三年年均增速高达 31.8%
郭玉宁表示,通过实施规上工业企业追赶三年行动计划,南京优质企业不断壮大。截至 2021 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数量近 4000 家,当年净增规上企业超过 500 家。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全市拥有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产品)17 家,国家级专精特新 " 小巨人 " 企业 44 家。2021 年,南京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10%;制造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达 29.2%,比上年提高 0.8 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增长 13.5%。
近年来,南京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创新能力显著提升。软件和信息服务、新型电力(智能电网)装备被评为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市政府先后印发打造万亿级软件、五千亿级智能电网行动计划。成功入选国家级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城市,人工智能算力跻身全国第 4。2021 年,软件和信息服务、智能电网、新医药与生命健康、集成电路、智能制造装备、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人工智能等优势产业链总规模增长 20.8%。
南京市统计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二级巡视员仲玉琪介绍,十年来,南京持续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科技创新 " 主引擎 " 作用。R&D 经费支出(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由 2012 年的 209.97 亿元,提高到 2021 年的 588.79 亿元(预计),年均增长 12.1%,占 GDP 比重由 2.87% 提升到 2021 年的 3.6% 左右。高技术制造业投资连年高增长,近三年年均增速高达 31.8%。
2021 年,南京 8 家企业入选中国软件业务收入前百强;智能电网产业规上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11.6%,利润总额同比增长 33.9%;集成电路产业已经涵盖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等核心环节;全市拥有生物医药上市企业 19 家,独角兽企业 4 家,培育独角兽企业 52 家;新能源乘用车、客车、货车、专用车已初具规模。2021 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合计占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的 47.5%,接近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半壁江山。
加速布局数字经济,加快推进 " 智改数转 "
近年来,南京加速布局数字经济,实施中国软件名城提质升级行动计划,2021 年,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 7200 亿元、增长 20%,认定首批 24 家全市数字经济产业园区。超过 800 家企业实施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加快推进国家顶级节点(南京灾备节点)项目建设与业务推广,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千兆城市,截至 2021 年,累计建成 2.2 万个 5G 基站,每万人拥有 5G 基站达 23 个,居全省第一。
郭玉宁表示,南京坚持把数字经济作为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提出到 2025 年,全市数字经济综合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加快创建国家级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构建人工智能算力中心、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到 2025 年,建成 5G 基站超 4 万座。加快推进制造业 " 智改数转 ",打造一批省级以上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推动数字技术与文化、金融、贸易、农业深度融合,加快构建 " 一网通办 "" 一网统管 " 新模式,大力提升数字政府、数字社会建设水平。
" 智改数转 " 是促进企业提质增效、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郭玉宁表示,今年 2 月,市政府印发了《南京市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2 — 2024 年)》,明确到 2024 年底,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全面实施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重点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 70%。按照 " 政府推动、项目拉动、示范带动 " 的推进思路,目前已汇编第一批 " 智改数转优秀案例,梳理了千家企业超过 1400 个重点项目,组织 21 场专题宣贯培训。下一步还将统筹推进 12 项重点工程,并加强市区联动,对 1400 家规上工业企业协同开展 " 智改数转 " 免费诊断服务。遴选一批 " 智改数转 " 服务商和实训基地,组织开展供需对接、咨询诊断、标杆培育、宣传培训等活动。
(编辑 高霞)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