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2022-06-22
快快评 | 地铁上手机声音外放,非得罚单才能制止吗?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近日,南京地铁上一女子手机声音外放被 " 罚 " 的消息引发热议。

经现代快报记者了解,网传女子收到的 " 罚单 " 其实是 " 告知单 "。但值得注意的是," 苦手机外放久矣 " 的网友在评论中对 " 处罚 " 一片叫好,并且强烈建议全国推广。

其实,翻一翻新闻报道就会发现,南京地铁对电子设备外放声音的行为进行劝阻和制止,不是新鲜事。2020 年 4 月,交通运输部印发的《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与服务管理办法》已明确 " 不得使用电子设备时外放声音 "。北京甚至在 2019 年 5 月就规定,地铁内大声外放视频或音乐纳入个人信用不良记录。可以说,在地铁外放电子设备声音就像随地乱扔垃圾一样,都是不文明行为,已经深入人心。

对于这种 " 噪音垃圾 ",为何还是总有人到处乱放呢?首先,有部分人可能并不了解或在意对私人空间和公共空间的界定,把地铁当自己家了。但在密集的宣传标识和站内广播的提示下,这类人应意识到 " 公私有别 ";其次,个人素质参差不一,不排除有人明知故犯,只要自己听着舒服,哪管别人难受。对于这类人,倘若给一个鄙视的眼神无效,甚至开出 " 告知单 " 也无效,那么确实有必要加强惩罚力度;也有不少人认为是因为惩罚力度不够造成外放声音等不文明行为屡禁不止。从个人角度看,不文明行为虽讨人厌烦,但是否需要绳之以法需要有精确合理的判断,毕竟 " 法律是对人最低的道德要求 ",如果执法成本过于高昂并不利于施行。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 告知单 " 行之有效,则不必升级至 " 罚单 "。每个人不妨还是从我做起,如对电子设备有听声音的需求,起码先随身备个耳机。只要有越来越多的人在公众场合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那么不文明行为也会因为太过突兀而越来越显得尴尬,直至被环境所迫而遁于无形。

现代快报 + 评论员 荼白

(编辑 魏如飞)

相关标签

地铁 电子设备 南京 交通运输部 城市轨道交通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