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和 " 全国文明城市 " 资格作别,这是 6 月 22 日最引人关注的消息之一。
据报道,河北省唐山市 " 全国文明城市 " 资格近日已被中央文明办停止。" 近日 " 一词,开启的是一段时间以来公众对于唐山的沉重记忆。自十多天前唐山打人事件发生后,这座有过 " 蝉联 " 佳话的城市,陷入了一种极不宁静的氛围中。无论是唐山的 " 雷霆风暴 "、市民的排队举报,还是一桩桩 " 旧案 " 的浮出水面,都让人在感受到震动的同时,也重新审视起唐山的城市形象来。无疑,把 " 全国文明城市 " 这个光荣的大帽子从唐山头上摘取下来,唐山是不须委屈的。
" 文明 " 的内涵深刻而多元," 安全 " 是须臾不可忽略的。一个城市唯有抓好安全工作,赋予群众以恒久的 " 治安信心 ",才能在国家评价体系中获得高分。失去了 " 安全 " 这个前提,再好看的城市治理篇章,再动人的城市推广文书,都会黯然失色。显然,若是人们出门吃个串、喝杯酒都担惊受怕,城市的璀璨灯火又能证明什么呢?老百姓要的不是高大上的城市形象广告,而是一个城市把群众的安危记心上、随时随地可以保护市民不受暴力侵害的基本格局。但唐山确实在相关问题上有反思和加以改进的地方,这种局面已经让 " 文明 " 二字暂时难以安放。
唐山唯有把失去 " 全国文明城市 " 资格作为一个标志性事件和新的起点,知耻而后勇,不断查找和发现、解决问题,把各项工作做得更扎实,才能真正提升城市治理效果,赢得民意肯定。
众所周知," 全国文明城市 " 资格是动态调整的。《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关于评选表彰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的暂行办法》明确,全国文明城市每三年评选表彰一次,每年要进行一次复查。
唐山被停止相关资格,既彰显了复查机制的严明、公正,也为其他城市发出了警示。城市不管是拥有这项资格,还是正在为获得这一资格而拼搏,都要明白,一个城市首先要把 " 里子 " 搞搞好,才能有公认的 " 面子 "。参评 " 全国文明城市 " 和保护这个品牌,靠的是在提升内功上真抓实干、永不懈怠。群众要的是长治久安,任何时候都不允许 " 差口气 "" 掉链子 "。
2017 年,甘肃省兰州市和湖南省郴州市因发生 " 一票否决 " 重大问题,被取消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参评资格。2018 年,哈尔滨市因发生 "8 · 25" 重大火灾事故,被中央文明办从 2019 年 1 月起停止 " 全国文明城市 " 荣誉称号。值得一提的是,经过努力,哈尔滨市 2020 年 8 月 21 日起恢复 " 全国文明城市 " 资格。
事实说明,动态评选、动态复查,是督促城市改正缺点、好上加好、精益求精的动力之源。所有的评选都应该如此 " 放眼量 ",以全过程、全方位的考评体系 " 倒逼 " 城市始终保持着自励、自强的决心和勇气,而不是任其躺在 " 功劳簿 " 上悠哉游哉、不思进取。
现代快报评论员 戴之深
(编辑 魏如飞)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