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文脉 2022-06-23
南京人谁不知道石头城?其实……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说起南京的别称,估计很多人都会首先想到 " 石头城 "。

但是再追问你,石头城在哪里?你可能就答不出来了。

嘿,你一定会反驳文脉君,这是一道送分题,石头城就在今天的石头城公园里面嘛,石头城就是鬼脸城嘛!

其实这个答案并不准确。

著名学者、作家薛冰在新著《南京城市史》中为大众解密了石头城的故事。

石头山、石头津、石头城 …… 了解石头城的故事,也就厘清了南京城市发展的开端。

石头城和太初宫

众所周知,孙权定都建业,首开了南京的建都史。但是东吴开发建业,实际从孙权的哥哥孙策就开始了。建业城内最早的建筑便是孙策当年的将军府,那是孙策当年在南京的府衙。

建安十六年(211 年),孙权将治所从京口(今镇江)迁往秣陵后,沿用了孙策的将军府,进行了维修和部分扩建。

此后孙权不断向西征伐,直到湖北,营建武昌城,222 年称吴王,229 年 4 月称帝。因为东吴的根据地在江南,229 年 9 月,孙权迁都回建业,再一次对将军府进行了修缮,成为了太初宫。

太初宫在哪里?就在今天的宇宙中心新街口。" 今天在新街口逛街的人们,恐怕想不到,自己正漫步于 1800 年前孙权的皇宫之中。" 薛冰说道。

△南朝建康都城及台城位置示意图 王志高 绘制

不过东汉末年的新街口一带还相对荒僻,距离那时人口密集、经济较为发达的秦淮河南岸居民区还有三四公里之遥。为什么孙策孙权兄弟会选中这里?

薛冰认为,这恰恰是因为他们认识与开发建业地区,是从石头山、金陵邑开始的。

不论是东吴最初的基地苏州,还是后来的镇江、武昌,孙吴一直是以长江为交通干线的。水军往来于长江上,需要适宜的港口做休整。秦淮河入江处,石头山和越城之间的天然良港(在秦淮河入江处,长江东岸与古白鹭洲之间形成的夹江,因风浪较小称为天然良港),很可能在秦、汉时期一直被民间沿用,因此也成为了东吴的沿江军港之一。而石头城,正是这一带的制高点。

薛冰推测,在孙策开拓疆土时,自然会对石头山周边进行深入的考察。他可能沿夹江南行,到达长干里一带的居民商业区,也可能由与长江相通的乌龙潭向东,沿着清凉山、五台山等山丘之间的水域或者谷地,大致相当于今天广州路、五台山、豆菜桥、管家桥一线,到新街口一带,便可以看到一片台地,附近又有池塘可以供水,正适合屯兵扎寨。

当然,孙策不会只建一座将军府,他必然要带来一支军队,驻军和屯粮的区域更大,东吴称为苑城。到东晋成帝时在苑城建造起新的宫城,即台城。

薛冰认为,这片台地周边的环境很理想。西边有天堑长江和夹江良港,可以顺流东下与东吴后方联系,也可以溯江西进。北边有覆舟山、鸡笼山等天然屏障,山外就是玄武湖;东边则有源自钟山的青溪,从青溪南下,可以连接秦淮河两岸的居民区。秦淮河下游是南边的天然屏障,沿秦淮河上溯至中游,是富庶的农产区。

△朱偰《南京的名胜古迹》中的金陵古水道图

孙策作为军事家,自然会看到这里的种种优越性。孙权定都后,建宫城在这里,就不奇怪了。

石头城和石头山

对孙权来说,仅仅有宫城还是不够的。就在入住将军府的第二年,即 212 年,孙权休整了石头山上的金陵邑旧址,称为石头城,用来贮存军粮器械,同时改秣陵为建业,昭示的是 " 建帝王之大业 " 的雄心。孙吴对石头城的地位高度重视,营建的建业城,是由金陵邑向东开拓的一个新区域,自成一体,与秦淮河南岸越城周边居民商业区的发展并没有直接关系。

在将军府时期以至太初宫初期,石头城可以说是南京地区最重要的建筑设施。

石头城因石头山而得名。" 自江北以来,山皆无石,至此山始有石,故名。" 南京城西从挹江门向南,沿城一带的低山,都属于下蜀系红黄色黏土区域。但挹江门一带的山体,地表红黄色黏土层比较厚,看不到下面的石头,直到草场门附近,红黄色粘土层渐薄,才可以看到红色砂岩及砾岩出露。这是石头山上的石头引人注目的原因。

薛冰说,石头城这种实话实说的命名,显示出南京人的淳朴。自东吴在石头山建城,城随山名,就叫石头城,山名也因城而异,又称石城山。石头山的位置在军事和交通上,具有明显的地理优势,有 " 天生城壁 " 之誉。

南京从建成之初开始,就是一座沿江城市。六朝时期,现在的外秦淮河仍然是长江水道的一部分,江水能够直激石头山麓,到唐代还能看到 " 潮打空城寂寞回 " 的景象,石头山可以起到扼守长江、控制秦淮的作用。又因为秦淮河入江处天然良港(长江东岸与白鹭洲之间形成的夹江)的北口正抵石头山麓,所以史书中又称这里是石头津、石头港。六朝时期,石头津能停泊成千上万的船舶,成为对外交往与商业贸易最重要的窗口。

△《金陵古今图考》中的孙吴都建业图

石头城什么时候失去原有地位的呢?薛冰说,是宋代之后,白鹭洲、张公洲等十多处江心洲渚连成大片陆地,就是今天的河西地区,其中低洼处形成了莫愁湖、南湖,长江江岸西移,原来的夹江水道成为了外秦淮河的河道,秦淮河的入江口渐渐北移到三汊河一带。此时的石头山,也从江畔之山变成了傍河之山。

△今天秦淮河与扬子江交汇处三汊河一带

石头城到底在哪儿

关于石头城的具体位置,今人众说纷纭。现在外秦淮河畔的鬼脸城,通常被认为是六朝石头城的遗址所在。也有人认为位置还要偏北,在今天的四望山一带,还有人认为应该偏南,在涵洞口一带。

史籍中除了石头城,还提到石城小城、石城斗城、石头仓等名称。经专家考证,通常认为六朝石头城有大、小之分。

薛冰说,212 年东吴在金陵邑遗址修理而成的是石头小城,就是贮存军粮器械的仓城。考古挖掘证实,它的位置在清凉山东冈八角亭附近,并不是鬼脸城。而鬼脸城被考古证明实际是明城墙的一部分。

△鬼脸城

另一座被称为石头大坞,是东吴初建,东晋增修,周长七里一百步(约合 3200 米)的石头城。据资料记载,它的位置 " 南抵秦淮口 ",就是秦淮河入江处夹江的北口。薛冰说,这个入江口就是当年夹江进入长江干流的一个河口。今天的外秦淮河当年是长江,外秦淮河东岸就是夹江东岸,古时的白鹭洲是夹江西岸,白鹭洲北头大约到今天莫愁湖一带就没有了,今天汉中门外莫愁湖一带便是秦淮河入江处夹江的北口。夹江北口接近石头城西南。

△今日南京地图中的清凉山、莫愁湖等

" 事实上,今天的石头城公园,不在古石头城范围内。" 薛冰从文献研究中分析推定的石头城位置,也得到了考古发掘的证实——六朝石头城北垣在清凉山北麓近山顶处,东到清凉山东冈,将石头小城包含在内,西延至国防园东冈,折而向南,长约 1100 米。西垣在外秦淮河东岸,长约 800 米。南垣沿乌龙潭北岸,长约 450 米。东垣自清凉山东冈至乌龙潭,长约 820 米。围合而成的不规则梯形,周长约 3200 米,与史籍记载石头城周长七里一百步,正相吻合。在石头城附近,还发现了东吴以来的道路遗址。此外,还有隋、唐时期维修石头城的遗迹。

△朱偰《南京的名胜古迹》中的南京古迹图

石头城最初开有三座城门,东边一门,南边两门,称南门和西南门;南门上建有城楼。石头城西临长江,所以始终没有西门。

石头城内的建筑设施,在史料中记载的有仓城,也称石头仓,孙吴时所建,位于城内东北地势较高处,仓城之门称仓门。二是东晋时所建入汉楼,位于城东。三是城西南最高处有烽火楼。石头城后的山冈上,也有烽火台。石头城烽火一举,半天之内,就可以经由沿江险隘之处的一座座烽火台,东抵苏州,西抵宜昌,传遍东吴全境。

而据史料记载,石头城的位置在唐末杨吴徐知诰营建金陵城时又发生过变化,比六朝石头城 " 稍迁近南 "。也就是说六朝石头城的位置,比南唐石头城稍北。

好书推荐

《南京城市史》

薛冰著

后浪|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现代快报 + 记者 王凡 整理自《南京城市史》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部分图片由现代快报 + 记者 赵杰 摄

(编辑 蒋文嘉)

相关标签

孙权 南京 头山 太初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